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_____)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

振荡,观察泡沫的多少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镁条代替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

C

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

D

鉴别硫酸钡和氯化钠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九年级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

A. 2H2+O22H2O B. CH4+2O22H2O+CO2

C. 2CO+O22CO2 D. H2+Cl2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高锰酸钾和碘两种物质分别加入汽油中都能形成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

D.根据溶液的稳定性来推理,温度不变、水分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Cu+2H2SO4(浓) Cu SO4+ SO2↑+2H2O

【实验设计】甲方案:将残余清液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将残余清液与足量锌粒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分析交流】

(1)铜与浓硫酸反应中即使铜过量也不能将硫酸完全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甲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

(3)小王同学选用图2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你认为图1中最简易的装置及其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

② 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过一会儿后残余清液

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________;

③ 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图2中的集气装置________(填“A”或“B”)。

(4)小张同学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 连接仪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下列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连接仪器后,向水准管中注水,直至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

B.向水准管内注水,连接好左侧装置,抬高水准管,左右两边液面始终相平。

② 实验中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_____、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反应完毕后,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④ 若实验中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下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未待冷却就读取量气管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O

碳粉

高温灼烧

B

KNO3溶液

BaCl2

滴加适量K2SO4溶液,过滤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无气体产生为止

D

二氧化碳

水蒸气

缓缓通过装有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句容市、丹阳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网上阅卷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在线】(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2)准确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2.40g.

(3)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数据Ⅰ.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

(5)实验结束,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下表).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1) 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中,当观察到____现象,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g;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根据m=pV ,算出D中收集到气体质量约为0.28g,通过计算推出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九年级(五月份)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150g水

B. t1℃时,将25g丙溶解到50g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

C. 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