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K1K2K3为止水夹):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I__

2)王同学欲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__(填装置编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他经过观察发现,该装置需要做的改动是__

3)李同学将BC装置相连接能制备CO2并验证CO2的性质。B装置中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连接BC装置,关闭K2,打开K1K3,用试管①收集CO2,用此收集方法说明__。石蕊试液最终呈__色,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他关闭K3,打开K1K2,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丁同学研究了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图是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60%的水,其余是空气,氧气从__(填“a”或者“b)导管口进入,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按20%计算)。

5)张同学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如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填选项),此现象可同时得到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____

A①比④先红 B④比①先红 C②、③均变红 D②、③均不变色

6)吴同学认为我们研究问题,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他设计了方案,测定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的氧气体积。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导气管口伸入量筒内的合适时机是__(填序号)。

A导管口刚有气泡产生时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C导管口冒出气泡很多

【答案】分液漏斗 AEAF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 80% B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A

【解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1)仪器的名称:I是分液漏斗。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反应需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故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AEA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需要做的改动是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3)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B装置中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连接BC装置,关闭K2,打开K1K3,用试管①收集CO2,气体是长管进,短管出,故用此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石蕊试液最终呈红色,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化学式为。关闭K3,打开K1K2,烧杯中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氧气要短进,水从长管排出,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60%的水,其余是空气,氧气从b导管口进入,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5)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通入二氧化碳,④处二氧化碳先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③是干燥的,不变色,①处二氧化碳才和水才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④比①先红,故选BD;得到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6A、测定氧气体积,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导管口刚有气泡产生时,导气管口伸入量筒,故A正确;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由部分气体逸出,结果不准确,故B不正确;

C、导管口冒出气泡很多,说明氧气有部分逸出,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故C不正确。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 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 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 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

5)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

6)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的仪器是 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的无色溶液与黑色固体B常温混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另一种黑色固体D能在C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无色气体E;如把黄色粉末F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F

(2)写出D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3)写出F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其中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 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 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时,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可选用 C 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 F 为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破损,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带回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____,过滤时常用________做过滤层,在生活中还可以用_______代替;

2)图1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一条即可);

4)对实验改进后,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5)如图2是同学们制作的一种简易净水器,利用该装置处理河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通过该装置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图1和图2实验后得到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蒸馏水用于实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I.下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图2所示粒子符号为_________

II.以下是关于空气成分认识的相关图示。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 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 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 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和科学探究。

(实验活动一)甲、乙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已知广口瓶中空气体积为250mL(已扣除瓶塞和瓶中水所占体积)

I.他们实验过程如下:

(1)

(2)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将燃烧匙中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并将导管伸入装有l00mL水的量筒中。

(3)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等到水不再进入广口瓶时,从量筒中取出导管,记录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

(4)甲同学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55mL,乙同学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4mL。

Ⅱ.仔细阅读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述实验过程的第一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在瓶内燃烧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乙同学测出的氧气的含量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导致甲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红磷的量不足 ②实验过程中,没夹紧弹簧夹

③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④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

(实验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甲乙两位同学又重复几次该实验,测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

甲同学提出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这个实验呢?

乙同学认为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预先在集气瓶内加入_______反应后,用木炭做实验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验活动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图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活塞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打开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结束后,待试管冷却,活塞前沿最终停留在_______mL的刻度线上。

(2)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和采用课本上的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就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