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改变滴管和小烧杯中的物质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

(1)若滴管甲中吸有水,烧杯丙中盛有适量生石灰.将滴管甲中的水滴入烧杯丙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装置恢复原状.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气球鼓起的原因是                        ,烧杯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烧杯丁中盛有适量锌粒,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丁中,烧杯丁中有气泡生成,气球明显鼓起,则滴管乙中所装液体是        ,烧杯丁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滴管甲中吸有稀硫酸,滴管乙中吸有水,烧杯丙中盛有适量小苏打,烧杯丁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该实验可用于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先                       ,观察                       ;再                     
(4)若在丙烧杯中盛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将稀H2SO4通过滴管甲滴入烧杯丙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求: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反应生成Na2SO4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克?

(1)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CaO+H2O═Ca(OH)2;(2)稀盐酸;Zn+2HCl=ZnCl2+H2↑;(3)将滴管甲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丙中;烧杯丁中的纸花是否变色;滴入滴管乙中的水;(4)4g;7.1g.

解析试题分析:(1)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故将滴管甲中的水滴入烧杯丙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反应物是氧化钙和水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氢氧化钙写在等号的右边,所以方程式是;CaO+H2O═Ca(OH)2(2)锌是金属,其活动性比氢强,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使装置内压强增大而使气球明显鼓起,所以滴管乙中可以是稀盐酸,反应物是锌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锌和氢气,用观察法配平,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3)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要先通过稀硫酸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发现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再滴加水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4)解: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10%=4g;
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4g           X
解得X=7.1g,
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g,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7.1g.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为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A、B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分别由H、C、O、Cl、Ca、Mn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用下图装置(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若在I中加入一定量固体A和液体B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发现Ⅱ中有气泡冒出。则A、B可能为(至少写出符合要求的2组物质)

A
 
 
 
B
 
 
 
友情提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称。
(2)若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Ⅱ中液面上升,且溶液由浑浊变澄清。则Ⅱ中原液体是  ,整个实验过程中,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2013.安徽省)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根据下图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
(4)河水经过D装置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B.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C.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查阅资料】
1、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2.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乙同学认为只有猜想③正确,可是丙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                       
(3)丁同学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试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②正确,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⑥正确,各执一词.于是小明同学想出一种方法: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         溶液,然后再滴入            ,根据看到的                         的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⑥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手段,但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小明同学加入的试剂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准确验证猜想⑥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实验室有一瓶敞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
碳酸钠水溶液显酸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
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                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2)向(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     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
(1)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同学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向烧杯中加入4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另取两只试管,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第一步:如图所示,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并在天平上称重.

第二步: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随后再将足量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第三步:将两只试管放回烧杯中,并将烧杯重新放在天平的左盘上,你能观察到天平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保持不变”).
若使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是    
(2)固体A中一定含有                      
(3)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
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做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其实验目的是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