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llNa

12Mg

13A1

14Si

15P

16S

17C1

18Ar

19K

20Ca

……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符号是______

(2)表示的是(填符号)__________

(3)请画出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属于_______元素(金属非金属”),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得到失去”)电子变成____(”)离子。

【答案】O Cl- 金属 失去

【解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2)该粒子中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是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离子符号为:Cl-

(3)13号元素为铝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第1层排2个电子,第2层排8个电子,第3层排3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个,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在反应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测得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剩余约为20mL。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30mL的刻度处推至1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注射器活塞仍能返回至3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红同学测得剩余气体体积为22mL,请你帮她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其中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C. 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 该粉末中一定只含有碳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乙和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乙____

(2)A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能加快甲的分解速度,但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作用。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填字母)。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4)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a”“b”)端进入

(5)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酸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表示或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1)2个铝原子_________

(2)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

(3)2HCl_____________

(4)8个水分子_________

(5)4个钠离子_________

(6)氩气________

(7)氢氧化铝__________

(8)正二价的镁元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CO; CO2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

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m1(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m2(m4-m3)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_m2(“>”“<”“=”)。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9g

65.49g

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9g

122.69g

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探究题。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I的名称:_____

(2)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另外一种物质来制取氧气,则需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B装置也可以用于制取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利用E来收集气体,要等到_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待收集满时,应用玻璃片的______盖好集气瓶(光滑面磨砂面”);为防止在使用排水法收集O2时操作错误导致倒吸,而影响发生装置,需在AE装置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装置,如图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①或②)

(4)若用F装置收集CO2时,发生装置应连接在_____(“a”“b”)端。若使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I,则其优点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王同学在化工颜料店发现一种 “银粉”,他猜想该“银粉”可能是银粉、铝粉或锌粉 中的一种。为了确定“银粉”的成分,小王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发现“银粉”溶解,观察到有___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小王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在绘制锌的图像时,a 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用完整的计算过程回答) ________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上图可知,“银粉”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