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试回答:
精英家教网
(1)甲装置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有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4)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克,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克.则FexOy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5)上述实验装置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果没有已装置,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分析:作为综合实验题利用还原性气体测定铁的氧化物的组成,其原理是根据生成物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结果.就初中阶段,还原性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他们夺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原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必须先除去,然后让还原性气体反应,丁戊装置用以检验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最后的己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有环保理念.
解答:解:(1)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除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故甲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或吸收)二氧化碳;
(2)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水蒸气选用浓硫酸.除二氧化碳时,气体要从溶液中通过,会带出水蒸气,所以要先除二氧化碳再干燥,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会有影响.
(3)丁装置盛放的是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没有水生成,故该还原性气体不是氢气.戊装置盛放的是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故该还原性气体是一氧化碳.
(4)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剩余固体为生成的铁的质量.戊装置中盛放的石灰水吸水二氧化碳,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是一氧化碳夺取FexOy的氧生成的,即二氧化碳只有一个氧原子来自铁氧化合物,占二氧化碳质量的
16
44
,故FexOy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7.6g×
16
44
=6.4g,则FexOy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x:16y=16.8g:6.4g=21:8,x:y=3:4,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Fe3O4
(4)如果没有甲装置,混有的二氧化碳也会在戊装置被吸收,故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相当于一氧化碳夺得的氧的质量增加,故测得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值偏小.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最后的己装置对尾气进行处理,具有环保理念.
故答案为:(1)除去二氧化碳(CO2),2NaOH+CO2═Na2CO3+H2O;
(2)有影响;
(3)一氧化碳(CO);
(4)21:8,Fe3O4
(5)偏小,有毒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点评:该实验的目的是用还原性气体测定铁的氧化物的组成,解答的关键是分析实验装置,了解每一步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
 
,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
 
.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表:
成分 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 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 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 明矾
其他成分 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
 
;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精英家教网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所加的酸溶液是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本小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青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现象: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Ⅱ.小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猜想①正确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往澄清的石灰水 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有使澄清的水会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猜想②正确
实验结论:NaHCO3和醋酸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NaHCO3受热分解也有二氧化碳产生.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得,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2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Ⅳ.实验2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物理方法来验证其不是氢氧化钠固体,用化学方法来验证其可能碳酸钠固体;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Ⅴ.结论应用:在蒸馒头时,我们通常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小苏打(NaHCO3),加入NaHCO3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的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净化水,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蒸馏
蒸馏

(2)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为硬水.请你设计另一种方法区分它们
取水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滴入少量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取水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滴入少量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3)小雯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并得到一种难溶性固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要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我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宜使用硬水,请举一例说明使用硬水能造成的危害:
用硬水洗衣服产生的泡沫很少,衣服不易洗干净
用硬水洗衣服产生的泡沫很少,衣服不易洗干净
.在日常生活中对如何处理硬水你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氧气、二氧化碳、小苏打、氯化钠、水五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最常见的溶剂是
H2O
H2O
;做包子蒸馒头时使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
NaHCO3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CO2
CO2

(2)氢能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科学家设想,水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可制得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催化剂 
.
光照
2H2↑+O2
2H2O
 催化剂 
.
光照
2H2↑+O2
;一氧化碳和氢气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一氧化碳却不是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原因是
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

(3)甲醇(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醇的工业废水,可转变为无毒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
 细菌 
.
 
3X+5CO2+19H2O.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价
-3价
;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5%
12.5%
;X的化学式是
N2
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改善,现代厨房中有许多的化学知识.
(1)有的家庭使用的燃料是罐装液化石油气(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分有丙烷(化学式为C3H8),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不属于
D
D

A混合物    B化石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D 可再生能源
(2)常温下,一个容积为35.5L的液化罐能装下几百升的丙烷,说明丙烷分子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之间有间隔

(3)丙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两种常见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
 点燃 
.
 
3CO2+4H20
C3H8+5O2
 点燃 
.
 
3CO2+4H20

(4)厨房着火,应该立即移走液化罐,这样做的理由是
B
B

A.隔绝氧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5)厨房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可以利用许多生活用品进行实验探究.下列实验只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能完成的是
B
B

A.鉴别食盐和纯碱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探究铁制菜刀的生锈条件    D.制取无壳鸡蛋
(6)餐桌上的油污可用酒精除去,其原理是
溶解
溶解
_,也能用洗洁精除去,其原理是
乳化
乳化

(7)在冰箱中放入用活性炭制成的“除臭剂”,它对冰箱里的异味具有
吸附
吸附
作用.
(8)切过咸菜的菜刀(未清洗擦干)更易生锈,原因是
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盐溶液能够促进菜刀生锈
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盐溶液能够促进菜刀生锈

(9)剖鱼时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使鱼肉带有苦味,胆汁中产生苦味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属酸类).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清除苦味,最好使用
D
D

(A) 烧碱溶液            (B)食醋              (C)食盐水         (D) 纯碱溶液
(10)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含
醋酸
醋酸
的酸性调味料,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