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今年全省统一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考试中小苗等几位同学碰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无色溶液?

(实验方案)小苗等几位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C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____

(3)实验结束后,小苗同学将D组的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a:只含有氢氧化钠;b:只含有碳酸钠;c: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_____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____(填字母)

A 放置在空气中 B 观察颜色 C 加水溶解 D 利用溶解性

【答案】Na2CO3+CaOH2═CaCO3↓+2NaOH AB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ACD

【解析】

1C组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A中反应过程中都无明显现象,因此滴加盐酸不能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B过程中溶液都变红色,滴加酚酞试液不能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C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产生白色沉淀,通入氢氧化钠中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

3[猜想假设]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氢氧化钙过量,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前后完全反应时只含有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碳酸钠;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氢氧化钙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后氢氧化钙过量时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或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氢氧化钙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碳酸钠过量或碳酸钠不能反应时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设计]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拓展]A、放置在空气中时,由于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一段时间后会潮解,而氢氧化钙不能发生潮解,能够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C、加水溶解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无明显现象,能够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利用溶解性能够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类别上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从组成上乙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从构成上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2个水分子构成

D.从定量上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100%=100%=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能。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乙分子中A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乙的溶解度为____

(2)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蒸发结晶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填数字序号),将⑤中溶液过滤,共可回收得到甲固体_____g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选序号)

A B C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2)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

(3)t1℃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量是a____b(“>”“<”“=”)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二氧化锰中不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D.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t1℃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⑴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黄金饰品 B.铁锅 C.铜导线 D.不锈钢刀具

⑵钢铁锈蚀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防止或减缓钢铁锈蚀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世界湿法冶金的先驱。试写出用铁和硫酸铜溶液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 反应。(填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之一)

⑷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了该样品2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