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漏斗的末端要_____

2)乙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时,除了要检验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相同。

3)丙实验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选择偏大偏小相等)。

【答案】紧贴烧杯内壁 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 偏大

【解析】

1)实验中漏斗的末端要紧贴烧杯内壁,以防止液体溅出;
2)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物的多少来检验二氧化碳的量,根据影响生成浑浊物量的因素可知,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相同。
3)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相当于稀释了白醋,则会使白醋的酸性变弱,由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偏大。
故填:偏大。
答案:
1)紧贴烧杯内壁;
2)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
3)偏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有一句名言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在化学学习中,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可以促进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本质。

1)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古代炼丹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到了唐代黑色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已用于军事,现代的火药种类繁多,应用更为广泛。 在军用照明弹、节日燃放的各类烟花中,均能看到其产生的耀眼白光,由此推测在上述火药中可能添加了金属______________(填一种金属名称)的缘故。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1926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即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NaCl溶液则可循环使用。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试写出加热碳酸氢钠晶体从而获得纯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之一)反应。

3)十八世纪,化学家们研究发现:某些金属与酸反应都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被喻为“会制造水的物质”,对上述反应原理的认识加快了推翻燃素学说的进程。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制造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国植物学教授米拉德在波尔多地区进行葡萄霜霉病疫情调查研究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杀菌剂,经反复试验研究,他终于发明了这种几乎对所有植物病菌均有效力的灭菌剂(硫酸铜、生石灰、水按质量比11100配制),并于1885年将其公之于世。为了纪念在波尔多地区获得的这一重大发现,米拉德将其命名为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有效成分CuSO4)不能在铁桶内配制,否则会降低药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组装好装置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收集氧气的适宜时机是 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待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加热前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2)实验室选用 B 装置制取氧气,则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若将长颈漏斗换成注射器,这样改进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3)比较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与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方法制取氧气,使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4)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如果选用 F 装置收集 NH3,则 NH3 应从导管________端通入。

5)已知实验室制取一瓶NO气体时选用 E 作为收集装置,而不能选用 C D 装置来收集,由此可以推断NO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能溶于水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难溶于水 ④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 ⑤与水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ac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_____

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___________方法提纯得到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2Fe + 6HCl==2FeCl3 + 3H2

B.氧化铁:FeO

C.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D.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 氯化银的化学式为AgCl2

C. “+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 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活动小组在实验室模拟铁矿石炼铁化学原理,如图所示。

1)该活动小组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后,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

①给硬质玻璃管加热②停止加热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④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________

2)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说明改进方法:____________

4)某校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化学方法探究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将11.4g钢样品和20.0g稀盐酸(足量)放入质量为120.0g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151.4

151.3

151.0

151.0

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g

5)请计算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

(2)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下图描述的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是____.

(3)硝酸(HNO3)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一种常见物质,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性,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填化学符号),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探究一: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字母),检验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探究二:药品的选择。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对照实验①③,是探究_________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对照实验________,是探究不同的酸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小明选择第①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该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探究三:生成二氧化碳量的测定。途径一(如图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途径二(如图2):通过排水法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由上两种途径比较,你认为途径_______实验结果更为准确,理由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