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①甲试管中放入少量MnO2,滴管中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丙中分别放入一小块白磷依次加入适量80℃的水,白磷均不燃烧

②打开K1K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试管,观察到乙试管中白磷不燃烧,丙中白磷燃烧

③一段时间后,丙中导管内液 面上升

①关闭K1,打开K2,甲试管中充满CO2,滴管中放入浓NaOH溶液;乙试管中放入适量铁粉,丙中放入约半试管稀盐酸

②将浓NaOH溶液滴入甲试管中,一段时间后,打开K1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乙、丙试管中的现象

(1)实验1: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对比乙和丙中的实验现象,本实验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丙中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步骤③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丙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答案】 2H2O22H2O+O2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甲中反应放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导致压强减小 CO2+2NaOH==Na2CO3+H2O 丙试管中稀盐酸被倒吸入乙试管,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开始丙试管中稀盐酸被倒吸入,稍后有气泡产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碱、酸的性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气体压强的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实验1:甲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对比乙和丙中的实验现象,乙和丙中的温度都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乙没有与氧气接触,丙与氧气接触,乙中白磷不燃烧,丙中白磷燃烧,说明本实验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步骤③的现象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压强减小的原因是装置甲中反应放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导致压强减小

2实验2:甲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打开K1,乙中的现象是丙中的稀盐酸倒吸入乙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因此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乙试管中产生氢气压强增大,氢气会进入丙中。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开始丙试管中稀盐酸被倒吸入,稍后有气泡产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z的值为____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

(4)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____区域(”“”“”);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电池是日常必备用品之一,但它也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锌锰干电池作为原料,并进行相关探究的过程。

(知识储备)(1)锌锰电池的构造和组成(见图)。

(2)结晶水合物的特殊性质:在逐步升高温度条件下,结晶水合物能失去部分或者全部结晶水,如蓝色的胆矾晶体(CuSO4 5H2O)受热时可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O4)。

I.制备皓矾晶体(ZnSO4xH2O)

小组同学参观了某回收废旧锌锰电池的工厂,其回收工艺流程如图:

⑴流程图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得到的滤液1农业上可用作_____________

(2)将滤渣B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可提纯制得的固体是___________,该方法提纯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滤液2中溶质主要是硫酸锌,其有关溶解度和温度关系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41.8

54.1

70.4

74.8

67.2

60.5

将滤液2蒸发浓缩、__________,可得到皓矾晶体(ZnSO4xH2O)。

II.皓矾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小组同学将部分皓矾晶体(ZnSO4xH2O)带回实验室,用下图装置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图中半透膜可让气体通过又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测定方法:称取28.7g晶体置于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ZnSO4xH2O == ZnSO4 + xH2O),冷却至常温后,称量玻璃管中固体其质量为16.1g。

A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可从下列物质中选取,你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

A.浓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⑸实验过程中若不通入CO2测得的结果将________(偏大”、 “偏小无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皓矾晶体中结晶水的x值。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⑹将上述皓矾晶体加热会逐渐失去部分结晶水,加热过程中有关残留固体质量如下图,写出D-E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3∶2

D.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D. 若有17 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H2

【查阅资料】(1)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2)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发出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________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说明铝能与________溶液反应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1)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NaOH溶液吸收;

(2)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1)实验②先加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Al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________3A↑。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生甲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2.0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加热制取氧气,当收集到所需氧气后即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称量,得知留下的反应混合物质量为5.94g然后学生乙将它继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收集到的氧气为0.96g学生甲称取的氯酸钾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

(1)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   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于天平   (填“左”或“右”)盘的烧杯内;量取的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   mL(选填“10”、“100”或“250”).

实验二:水的电解实验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3)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4)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事实: 

(5)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