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B.在试管中加热高锰酸钾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向含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刚开始显碱性,PH大于7,然后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故碱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过量,PH小于7,错误,B、在试管中加热高锰酸钾,由于反应生成气体氧气,故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应减少,错误,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中Zn、Fe与氢气的质量关系,可知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错误,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先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然后再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生成沉淀的质量不是从0开始,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B.酒精 C.甲烷 D.石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

查阅资料1:Mg(HCO3)2溶于水。

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白色固体可能是

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溶液,观察到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2:MgCO3 、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 ,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MgCO3 与Mg(OH)2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验证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共同作用;

(2)B实验中没有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3)C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之一是

(4)D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B.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

C.用观察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D.收集一玻璃杯的呼出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1分)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按照步骤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小明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剩余物总量为45 g。整个实验过程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4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元素.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单质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Z元素的名称为 .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Y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X和Y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与一种黑色固态单质,在髙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出其中的化合物与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上述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俗名叫 .写出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