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实际体积是( )

A.8mL B.大于 8mL C.小于 8 mL D.无法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10月定时作业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 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 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过程不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九年级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下列对燃烧现象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

(1)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或“=”)10mL.

(2)熄灭酒精灯时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

(3)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装置________;

(4)伸入制氧气的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___;

(5)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

(6)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______;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8)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_____,_____放在实验桌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CO2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分液漏斗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若将装置A与D相连,则将看到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装置A与E相连装置,E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与F连接,则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由此说明了CO2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

(5)C+O2CO2是我们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条)

【答案】 化学式表达式略 可控制反应速率 B 紫色石蕊变红 化学式表达式略 化学式表达式略 密度大于空气 通常,不可燃不助燃 灭火 往往不纯净

【解析】(1)根据反应原理以及分液漏斗的特点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酸的性质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熄灭阶梯上蜡烛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5)用碳的燃烧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或者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

【解析】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以定量控制液体的用量,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B;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若将装置A与D相连,则将看到装置D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变红,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水,故E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CO2 + Ca(OH)2→CaCO3+ H2O;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

(5)用碳的燃烧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或者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故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收集到的气体往往不纯。

【题型】探究题
【适用】困难
【标题】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8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氧气的含量: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塞在整个实验中的运动状况是先向_______(填“左”或“右”,下同),然后向_______,最后停在刻度_______处。

(3)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定结果偏低,写出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利用下图可以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上图收集氧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1进入

B. 利用上图收集氢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1进入

C. 利用上图收集氧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2进入

D. 利用上图收集氢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2进入

【答案】BC

【解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2进入,空气从K1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1进入,空气从K2出。故选BC。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8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红磷 B. 石油 C. 氧化镁 D. 氯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滕州市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质量检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先仰视读数为19ml,倒出一些液体后,俯视读数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一定 ( )

A. 等于8mL B. 小于8mL C. 大于8mL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