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要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4)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________

(5)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

【答案】酒精灯铁架台B催化H2O2H2O+O2A防止粉末堵塞导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纯度更高

【解析】

在本题中,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就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书写符号表达式时,注意化学式要写正确。

(1)酒精灯和铁架台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仪器;(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此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选B;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就需要加热装置,所以选择A,要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5)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而且此方法收集的比较纯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浩瀚的大海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海水资源前景广阔,探究学习小组以含有Ca2+,Mg2+,Cl离子的卤水和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为主要原料在实验室制备无水CaCl2,流程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以MgCl2为例写出卤水中除去Mg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酸化时应选择的酸是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4)回收的CO2在紫外线照射和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H4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紫外线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①、②、③)的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在第10小时时CH4产量最高是________(填写“①”、“②”、或“③”).

(5)已知T℃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H2O(1)

170g

92.0g

1.50×10﹣4g

33.3g

NH3(1)

86.0g

97.2g

0.80g

0.00g

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液氨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_

⑵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为_______,其质量比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E、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A、B、D、F为不同类别的物质,E为气体肥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 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 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 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 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 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 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的含量,实验后发现所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正确的是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为蜡烛再重做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全

D.反应后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的单质有多种,A、B、C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____________性,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 2N2:4个氮原子

C. MnO42﹣:一个高锰酸根离子 D. :表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