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9?通州区二模)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选用装置可填写序号)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D或BE
BD或BE

(3)实验室不仅能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此外,也可以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来制取,若用此法来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D
AD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
 
Na2CO3+H2O+CO2
2NaHCO3
  △  
.
 
Na2CO3+H2O+CO2

(4)用F装置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时,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用该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
混合物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分析:(1)利用对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的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应该选择固体加热型的装置,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4)放一层油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二氧化碳消耗浪费,影响测量结果;根据反应原理可知:产物中有水,所以得到的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是混合物.
解答:解:(1)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集气瓶;
(2)实验室通常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常用MnO2作催化剂;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选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方法可选D或E;
故答案为:BD或BE;
(3)加热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择A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应选择D收集装置;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NaHCO3
  △  
.
 
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AD;2NaHCO3
  △  
.
 
Na2CO3+H2O+CO2↑;
(4)若要测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将气体通过F装置,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二氧化碳消耗浪费,影响测量结果;加热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还生成水,所以用该装置收集到的气体中还混有部分水蒸气,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混合物.
点评:此题是对常规实验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实验室制取常规气体的装置能够选择,并要对基本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通州区二模)下列图示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通州区二模)下列常见的色彩中,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通州区二模)下列常见的物质颜色词汇中,与相关物质的真实颜色不相符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通州区二模)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已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通州区二模)在探究一种钢的含铁量活动中,某同学称取5.7g钢样投入盛有1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是10g)中,该同学在其反应大的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这种钢的样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这种钢的样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是98.2%.
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这种钢的样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是98.2%.

(2)有同学根据钢的含碳量少的特点,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的质量会减轻,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却发现其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你认为原因是
因为钢的含碳量较少,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的质量,所以反而增加了很多
因为钢的含碳量较少,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的质量,所以反而增加了很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