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各项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B.甲烷用作燃料

C.干冰用作制冷剂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答案】B

【解析】

A、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氢气的密度小,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甲烷用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积极开发新能源,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盐度差能存在于海水和盐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的海水之间。我国将积极建造海水盐度差发电站的,盐度差发电站的最佳选址是(

A.长江三峡B.黄河河套C.南海海岛D.长江入海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写出含量最多的气体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生理盐水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生理盐水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③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Ⅰ.某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流程如下:

自来水生产流程中加氯气的作用是 , 通过过滤池除去的是;加明矾的作用是 , 明矾的成分是KAl(SO4)2·12H2O,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构成该物质的微粒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0.2mol明矾中含个硫原子.
Ⅱ.下图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其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检验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和水反应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3所示.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清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在世界上公布“剪接体”的空间三维结构,“剪接体”是人类细胞中必不可少的“分子机器”之一。下列有关分子认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一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使用高分辨率仪器可观测分子的内部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1: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2:通电使水分解

C. 3: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 b 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 情况

D. 4:两份质量相等的溶质分别为 ab 的饱和溶液,温度均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 不含结晶水的 ab 晶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见的几种俗称石灰的物质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石灰石B.生石灰

C.熟石灰D.消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为 12.80g,玻璃管质量为52.30g;反应后玻 璃管及其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 64.81g,装置 B 增重 0.22g,装置 C 量未改变(N2不参加反应,不考虑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1)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由题干数据______可知,实验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后的气体成分中含有CO2,再 _________(列式推演即可)可知还产生了另外一种气体 CO。

(3)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将装置内残留的气体生成物排出,否则会使 B 装置的增重数据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评价:该套实验装置的缺陷和改进措施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书写文书档案用碳素墨水,是由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B.燃着的煤炉会产生CO,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中毒

C.由于CO具有还原性,故CO在工业上常用于冶炼金属

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2转变为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65日,在我国杭州举行了第48届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尽量少开汽车

B.及时处理农作秸秆,就地焚烧

C.为了节约金属资源,尽可能多使用各种性能的塑料

D.为了更加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饭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