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_____(填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出NaOH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CO2发生了反应。请说明理由_____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答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为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7 NaCl CO2+2NaOHNa2CO3+H2O 不能 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解析】

[实验验证]甲组: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为红色,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乙组:(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7,证明猜想二成立;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为红色;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7

[反思交流]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A中溶液里一定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NaClCO2+2NaOHNa2CO3+H2O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CO2发生了反应,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答案为:不能;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故答案为: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

(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 溶液;

(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白磷的量充足,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已知:Sn+SnCl4=2SnCl2

(1)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_______(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配制NaCl溶液

C. 测定溶液的pHD.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铜片、锌片和另一片状金属R.小明与同学欲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作出猜想)已知锌比铜活泼,因此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猜想如下

猜想1ZnCuR 猜想2______ 猜想3RZnCu

(实验探究)

1)取大小基本一致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将表面打磨。表面打磨的作用是______

2)将打磨过的金属片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盐酸(如图),观察现象:

只有1支试管中产生气泡,则产生气泡的是______(填序号)试管。

(实验结论)

1)据实验现象可知,猜想______一定不成立。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另外两种猜想,甲同学用RSO4溶液代替②中的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由此说明猜想______成立。乙同学认为将①中的稀盐酸换成______(选填序号)也能确定该猜想成立。

A ZnSO4溶液 B CuSO4溶液 C 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

更快地吸收白烟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

B

C

D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的非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是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2)镁元素和铝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的______;原子序数为11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它由______构成(填化学用语);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原子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______

4)由178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标号)。A HeNeB BMgC AlSiD FCl

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______

A H2B OC C60D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C.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