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__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40℃将40gB物质放入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选填饱和不饱和”)_______溶液;

(3)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 40 不饱和 蒸发结晶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m点表示在40℃时AB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40g,100g的水中最多可溶解40gB物质,故40gB物质放入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故不能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蒸发结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m点的数值是_____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推断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想下列问题:

(1)COCO2化学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_______接触

(2)B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图D所示,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偏大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常识

B. 健康常识

C. 厨房中的化学

D. 家庭小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1)实验现象为_____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_____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混合溶液温度 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_____

(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7)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8)B点横坐标为150,则其纵坐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甲的溶解度为a g

C. 升高温度乙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优点是______________,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O2,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________(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4)若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制取主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 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且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