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一氧化二氮(N2O)故俗称笑气,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在室温下稳定,它在一定条件 下能支持燃烧,因为它在高温下能分解成 N2 O2。它具有氧化性,在高温下,N2O 也可以氧化有机物。它也可以 用在火箭和赛车上,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它的工作原理是 N2O 在发动机内与空气一道充当助燃剂与燃料混合燃 烧,N2O 可放出 O2 N2,其中氧气是关键的助燃气体,而氮气又可降温,增加燃料燃烧效率。NH4NO3 在微热条 件下生成 N2O H2O。需要注意的是,N2O 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温室作用是二氧化碳的 296 倍。

1)写出 N2O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N2O 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N2O 的用途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2)写出 NH4NO3 在微热条件下生成 N2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氧化性,常温下稳定,高温条件下易分解 助燃剂 NH4NO3 N2O↑+2H2O 分解反应

【解析】

1N2O物理性质有: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N2O 的化学性质:具有有氧化性,常温下稳定;N2O的用途是:做助燃剂;

故答案为: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答到这些中的两点性质即可);具有有氧化性,常温下稳定;做助燃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2NH4NO3 在微热条件下生成N2OH2O,反应的方程式为NH4NO3 N2O↑+2H2O,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NH4NO3 N2O↑+2H2O;分解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的很多节日,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很多传统的活动,例如:

1)赛龙舟。龙舟的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主要发生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包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蛋黄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

3)点雄黄酒。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像沙里淘金、饮鸩止渴、水滴石穿、炉火纯青……这些成语里面包含了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学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里淘金”原意是从沙里淘出黄金。现在的意思为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剔出精粕,选择精华。黄金以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黄金的物理性质有_____(写一点即可)

(2)“饮鸩止渴”原意是喝毒酒解渴。现在的意思为比喻采取极其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种毒鸟,也指放了砒霜的毒酒,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在远处闻到酒的芳香气味的原因是_____;砒霜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_____, y 的数值为__

(3)“刀耕火耨(nou)”原意是古人播种前先砍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现在的意思为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火耨者,用火烧去草。火烧后的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属于_____(填“氮肥”“钾肥”“磷肥”或“复合肥”);施加草木灰还可降低土壤酸性,由此可知碳酸钾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加热铜绿:_____,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_____色。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4)红磷燃烧: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若要使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方法。

(4)t2℃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t2℃时,将20g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a物质的______(填“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发现家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消毒水),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友情提醒:下面 出现的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①该无色液体编号为 A,加热 A 液体,发现有气体 B 产生。

②在 A 中加入黑色粉末 C,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 B,而 C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③把气体 B 收集起来,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 B 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④淡黄色粉末 D 点燃后放入盛 B 的另一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E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C______E______

2)写出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的领海主权不容侵犯,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南海不仅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可燃冰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2)南海某岛采用风力发电提供的电能对海水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析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将高盐度浓缩海水进行______________可以分离得到粗盐。

③用苦卤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图如图2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序号),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利用苦卤制取氢氧化镁比直接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制取氢氧化镁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①步骤I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析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将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氯酸钾

580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370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 (探究一种因素即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613 号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近来,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 116 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 号元素和 17 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

516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其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