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图中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分别是__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

4)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进.(选“b”或“c”,下同),若用G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进.

【答案】集气瓶 A D(或FG C 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c c

【解析】

1)图中a是集气瓶;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DFG收集;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要“短进长出”;若用G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因氢气的密度比水小,氢气要“短进长出”.

4C与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相同,主要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制取氢气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该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从C端进入

故答案为:

1)集气瓶;(2AD(或FG);(3C;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4c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曾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加入到固体A中的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放热),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玻璃棒;将溶液蒸发结晶至______时停止加热.

(3)将固体C配成溶液,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列不属于该物质的用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造纸 B 制造肥皂 C 治疗胃酸过多 D 去油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 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________(不能”)。

(3)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

读数/mL

量筒最终

读数/mL

所需时间

/min

1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0

120

2

l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70

3

……

100

70

480

1)实验说明NaCl可以_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4)已知含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的样品组成__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白色沉淀E是

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 .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随着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受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由图一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能源危机的缓解着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按照电池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镍氢电池动力汽车、锂电池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镍氢电池汽车常用电池种类之一,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电等优点,但也有成本高,自放电程度大等不足。锂电池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往返于正负极之间实现能量的转化。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仅为6%8%,远低于镍氢电池。由于正极材料LiCoO2的价格高,目前是市场上高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中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氧气分别在各自电极发生电离后生成水,并释放出能量。以铂族贵金属作电催化剂,燃料净化程度要求高,并且只能用热水回收余热,所以并未广泛应用。

1)由图一可知我们机动车对石油消耗的燃油比重中,消耗最大的是_____

2)锂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_____种元素组成。

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实现零排放,工作原理如图二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镍氢电池汽车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电等优点

B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低,远高于镍氢电池

C我国机动车对燃油消耗的比重中农业消耗大于民航消耗

D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环保电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

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1 当今世界能源储量对比图 2 能量密度对比图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四种:热激发法:对可燃冰加热,使温度超过可燃冰的平衡温度,从而分解为水 和天然气;减压法:降低压力促使可燃冰分解;化学试剂注入法:向矿层注入化学试剂,破坏其平衡条件促 使分解;二氧化碳置换法:注入二氧化碳以置换可燃冰中的甲烷,触发甲烷扩散。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燃冰势必会成为广泛使用的洁净能源。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可燃冰中含有的元素:___________

2)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 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

C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D 我国研发冷冻取样、高温脉冲加热的冷钻热采可燃冰开采技术,属于热激发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B___________DE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在D的溶液中通入A可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

2)若ABCDE分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DE溶液混合加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BC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在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加入 70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不 考虑水蒸发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温度/

20

30

40

50

60

剩余固体质量/g

38.4

24.2

6.1

0

0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

230℃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_____(填饱和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硝酸钾 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到 0.1%

3)温度从 50℃升高到 60℃过程中,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填字母)。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4)将 6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有_____(填字母)。

a 升温 b 降温 c 加适量硝酸钾 d 加适量水 e 恒温蒸发水

5)某同学要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硝酸钾溶液,实验时发现硝酸钾已结块,为 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_____(填字母)。

A将硝酸钾研碎 B 用热水溶解 C 多加一些水 D 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