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生铁片与纯铁片相互刻画时,纯铁片表面可留下划痕,说明   的硬度大;

(2)6.5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理论上可制得氢气的质量

   g.

(3)使用下列各组试剂,能验证Fe、Cu、Ag活动性顺序的是   

A.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B.Fe、Cu、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答案】(1)生铁片;(2)0.2;(3)C

【解析】

试题分析:(1)合金比形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此,生铁片与纯铁片相互刻画时,纯铁片表面可留下划痕;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6.5g x

x=0.2g

(3)A、由于Ag与FeSO4溶液、CuSO4溶液两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只能得到Ag的活动性小于Fe、小于Cu的结论,却不能说明Fe与Cu两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不正确; B、Fe、Cu均与AgNO3溶液反应,只能得到Ag的活动性小于Fe、小于Cu的结论,却不能说明Fe与Cu两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不正确; C、根据Fe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Ag不能与之发生反应,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为Fe>Cu>Ag;故C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除杂的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物 质

所选试剂和操作

A

FeSO4溶液(CuSO4

加过量锌粉、过滤

B

KCl固体(K2CO3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uO固体(Cu)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O(H2O、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含蛋白质的是 ( )

A. 肌肉 B. 毛发 C. 豆腐 D. 果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颜色 B. 密度 C. 沸点 D. 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

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16%的NaCl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是时间是   (填序号);

A.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时 B.蒸发皿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②.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产率=×100%)偏小的有   (填序号).

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板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盐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________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刚刚出现________色为止。这一实验说明:酸与碱作用生成了________,这一反应叫做________反应,属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部分性质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2)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你在如图1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合理即可).

(3)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铁丝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它在集气瓶底部   ,然后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将火柴点燃,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拓展延伸:小亮同学在上述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引起了小亮同学的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哪种粒子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加快呢?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

【猜想与假设】、不可能是H2O,理由是   

、可能是SO42﹣

、可能是Cu2+

【实验验证】如图2所示:

在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   不能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

在实验中加入   后,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进一步证明能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的是   

【结论】实验证明,硫酸铜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与交流】、检验实验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完全变质,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则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如下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由操作的现象判断:猜想三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由此判断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实验室中碱石灰应该______________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