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小周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 KNO3 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KNO3 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KNO3 溶液。取 40 KNO3 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KNO3 溶液并充分搅拌溶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_____。(填烧杯序号)

2)计算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__

3)已知KNO3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_

A 所用 KNO3 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 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C 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 40K NO3 晶体 D 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②③ 29.4% C

【解析】

解:(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②③,因为100g20% KNO3溶液溶解20gKNO3 晶体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故答案为:②③;

2)④号烧杯中有300g20%的硝酸钾溶液和40g固体,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9.4%;故答案为:29.4%

3)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加入KNO3 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因为水少了;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 KNO3晶体,因为溶质称多了;故答案为: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

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 (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北侧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固体化合物___________

_________

盐酸过量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收集NO2的方法为________

(2)反应NOX→NO2中,X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000g的大烧杯中加入1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009.8g,那么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向装置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装置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2)步骤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 、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 (填)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标号).

A.移出装置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以下装置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写出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C 装置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性。

4D 装置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F 装置除了吸收 CO2 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

6)在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少量氧化亚铜(化 学式为 Cu2O)。如果实验前在 E 中放入氧化铜的质量为 2.0g,氧化铜全部反应完后,E 中固体质量可能为_____(填字母)。

A 1.55g B 1.60g C 1.65g D 1.8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