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探究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____________

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

(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

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絮状硫酸铜沉淀

C.在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1)为探究猜想a,小组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写出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Zn_______Fe(填“<”、’“=”或“>”).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关系是_______.

实验(2)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选用金属(均取2g)

盐酸质量分数(均取50mL)

每分钟产生氢气的体积/mL

1分钟

1﹣2分钟

2﹣3分钟

3﹣4分钟

4﹣5分钟

前5分钟共收集气体

锌片

15%

2.9

16.9

11.9

9.2

7.6

48.5

锌片

5%

1.6

8.4

5.9

4.8

3.7

24.4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表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解释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快慢的相关假设因素及实验方案)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用普通水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物质.科学家们介绍说,这种新型固体物质的分子中仅包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固体物质和水是同种物质

B. 该固体物质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C. 该固体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由普通水制成该固体物质后,分子停止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X、Y、Z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 X>Y>Z B. Y>X>Z C. X>Z>Y D.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

(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如图三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某种物质后,石灰水变浑浊,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填字母)。结合图二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冰块 D.生石灰固体

(3)利用所学知识回答,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逸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给冷水加热,在水未沸腾之前,就有气泡逸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生石灰 D. 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_________.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为变

为色

猜想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猜想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_________.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