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同学们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乙试管中观察到_____现象,小组的同学们将实验后溶液混合起来对废液进行处理,混合过程中产生气泡,于是小组同学得出反应后甲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A,向滤渣中加稀硝酸,发现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同学们接着对滤液B中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1]滤液B中的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欣同学猜想:Na+Cl-

小研同学猜想:Na+Cl-SO42-

小洋同学猜想:Na+Cl-Ba2+H+

你的猜想_____(一种即可)

[实验与探究]小研同学认为不需要证明就可得出_____的结论是错误的。

小研同学为证明自己猜想正确,取滤液少量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发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固体不消失,则证明自己结论正确。请你对她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

为了进一步证明滤液中离子成分,小群同学取滤液少量加入_____,根据产生的现象即可得出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研究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成分时,首先应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_____的离子是一定不存在的。在探究过程中,加入试剂后,对物质在_____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得出可靠的结论。

【答案】溶液中产生气泡 氯化钡、氯化氢或BaCl2HCl Na+Cl-Ba2+或者Na+Cl-CO32-或者Na+Cl-CO32-SO42- 小洋 不正确,实验中只观察固体是否消失,没有观察是否产生气泡的现象,固体不消失只能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或酚酞溶液) 与已确定存在的物质能反应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或整个实验(过程)中

【解析】

[观察与讨论1]乙试管中滴加硫酸,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有气体生成,小组同学们将实验后溶液混合起来对废液进行处理,混合过程中产生气泡,说明甲试管中稀盐酸过量,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甲试管中盐酸和氢氧化钡生成氯化钡和水,盐酸过量的话,反应后甲试管中的溶质是氯化钡、氯化氢,故填:溶液中产生气泡;氯化钡、氯化氢。

[猜想与假设]甲乙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A,向滤渣中加稀硝酸,发现固体表面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既有硫酸钡又有碳酸钠,滤渣中有碳酸钡,则滤液一定不显酸性一定不含氢离子,因为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和碳酸钠中的钠离子既不能转变为沉淀也不能转变为气体,故滤液中一定有钠离子和氯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有钡离子就不能存在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滤液的可能组成为;Na+Cl-Ba2+Na+Cl-CO32-Na+Cl-CO32-SO42-故填:Na+Cl-Ba2+或者Na+Cl-CO32-或者Na+Cl-CO32-SO42-

[实验与探究]因为滤液中不可能含有氢离子,所以不需要证明就可得出小洋的结论是错误的。小研同学为证明自己猜想正确,取滤液少量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发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固体不消失,认为自己的结论正确,这种观点不正确,实验中只观察固体是否消失,没有观察是否产生气泡的现象,固体不消失只能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为了进一步证明滤液中是否有碳酸根离子,小群同学取滤液少量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进而判断是否有碳酸根离子,故填:小洋;不正确,实验中只观察固体是否消失,没有观察是否产生气泡的现象,固体不消失只能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稀盐酸。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研究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成分时,首先应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与已确定存在的物质能反应的离子是一定不存在的。在探究过程中,加入试剂后,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或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得出可靠的结论,故填:与已确定存在的物质能反应;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或整个实验(过程)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下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②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通入CO质量与红色粉末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点表示开始通入CO,反应开始发生;

b 点表示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

c 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

d 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CO

⑤可根据通入CO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

3)图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炼制的铁与工业炼制出的铁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上述实验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取了固体样品质量7.2 g,用图1所示的装置重新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3所示,则原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C ,a 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 <”或 =”)b 物质的溶解度。

2)将 t2°C 时相同质量的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 t1°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 AB 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 A B,下同),溶液属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4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珠海一号”五颗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一箭五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高氯酸铵可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制备时将高氯酸钠NaClO4与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高氯酸铵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升空时高能燃料燃烧从而推进火箭的运行,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

(3)火箭升空过程中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可以采用钛合金做外壳体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性能。

A.熔点高、密度小 B.导电性好、抗腐蚀性能好 C.延展性好、可塑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代表氢原子,“”代表氯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A中两种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

3)某元素的原子比一个B分子少两个质子,画出该原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C. 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形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最少的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

Na

Mg

Si

P

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原子半径(1010m

1.86

1.60

1.43

1.10

10.2

0.994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1

+2

+4

-4

+5

-3

+7-1

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 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S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③处的数值介于 1.101.43 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中出现光亮的紫红色物质

B. 向盛有 2 粒高锰酸钾的试管中加入 5mL 水:暗紫色固体几乎不溶解

C.将足量盐酸倒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白色粉末消失,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D. 黄铜和纯铜相互刻划比较硬度:纯铜片表面出现划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