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放热,并产生大量的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

(2)乙同学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一种)

(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了,由此分析说明,氮气具有的一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的粉末。请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分析后认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用镁代替红磷实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会________(填 > 或< 或 =)瓶内空气体积的1/5.

(5)下列有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D.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答案】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红磷的量不足氮气难溶于水镁+氮气氮化镁不能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CD

【解析】

(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待温度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2)该实验的成功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气密性良好,二是红磷过量,三是带温度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3)实验室结束后有氮气剩余,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4)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文字表达式为镁+氮气氮化镁;不能用镁来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因为镁不仅可以与氧气反应,而且可以与氮气反应,故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会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5)A、该实验中要求红磷要过量,目的是为了耗尽瓶中的氧气,当瓶中的氧气耗尽后,再过量的红磷就没有用处了,故水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再上升,故错误;

B、本实验只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不与红磷反应的物质,不能证明剩余气体是氮气、二氧化碳等,故错误;

C、红磷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与其他气体反应,且生成的物质是固体五氧化二磷,不影响空气中氧气的测定,故正确;

D、该实验中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和热量,防止该物质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正确。故选C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气体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等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既可以用 A 装置又可以用 B 装置 A 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室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用 E 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 H2,请简述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D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粒子数之比为1 : 1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发生改变

D. 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7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分离溶液中的FeCl2CuCl2 B. ②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 检验CO32- 的存在 D. ④用水吸收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用稀盐酸除去小刀上的铁锈:_____

2)有非金属单质参加的置换反应:

3)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甲物质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C.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我国最新研制的大型水面救援飞机,飞机的外壳主要是镁铝合金,飞机中有些零件是由钢铁制成的。

(1)镁铝合金属于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生活中常在钢铁制品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_接触而生锈。

(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一根生锈的铁钉,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写出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铁锈消失后,将铁钉取出,若要检验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含有稀硫酸,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Cu

C.CuO D.BaCl2溶液

(4)金属矿物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防止金属腐蚀外,还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的同学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能通过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能观察到反应的变化过程?

(查阅资料)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NaOH

42

51

109

119

Na2CO3

7.1

12.2

21.8

39.7

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温度/

NaOH

Na2CO3

18.5~25

17.3

不溶

(进行实验)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止水夹,通入 CO2,气球明显鼓起后关闭止水夹

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变瘪

2/p>

室温下,向10mL澄清饱和的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O2

试管内壁出现白色固体

3

室温下,向10mL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适量CO2

甲中出现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现象

滴入稀盐酸

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1中,气球明显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2中,试管内壁上出现白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3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

(5)实验3中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验1是从________(反应物消耗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化学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暖贴发热是利用了铁粉生锈放出热量的原理,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影响生锈速率的因素。

I.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由实验BC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画出实验C的实验装置图。__________

(2)证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II.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

(查阅资料)暖贴的发热材料主要有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

(猜想假设)

(1)活性炭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2)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进行实验)下表是2g铁粉、5g水与不同量活性炭、食盐均匀混合后,在10分钟内温度上升的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活性炭/g

食盐/g

温度上升值/

1

0

0

0.1

2

0.2

0

22.0

3

x

0.1

3.1

4

0.2

0.1

56.3

(解释与结论)

(3)表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

(4)对比实验1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欲得出结论活性炭与食盐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生锈速率,需要对比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暖贴在使用前要密封保存

B.暖贴使用后剩余物可以回收利用

C.利用铁生锈的原理,铁粉还可用于食品保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