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为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以电石渣[主要成份为CaOH2CaCO3,其中CaOH2为微溶物]为原料制备KClO3,其主要流程如图:

1)氯化过程中,Cl2 CaOH2作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最终生成CaClO32Ca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这两种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 : 5

①生成CaClO3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提高Cl2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填标号)。

A 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

B 充分搅拌浆料

C 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

2)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步骤甲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残渣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3 向步骤甲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答案】 AB 吸附有毒的Cl2 过滤 活性炭、 CaCO3 复分解反应

【解析】

1 ①根据题意,Cl2 Ca(OH)2反应生成Ca(ClO3)2Ca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这两种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6个钙原子,12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物中也应含有12个氯原子,6个钙原子,故氯气和氢氧化钙的化学计量数为6:6,故反应物中还含有1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转化的百分率,氯化时,为提高转化率,需要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A、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能使反应物接触时间长,提高转化率,符合题意;

B、充分搅拌浆料,增加接触面积,提高转化率,符合题意;

C、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导致接触面积降低,降低转化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故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有毒的氯气;

步骤甲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故步骤甲的操作名称为过滤;

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氯气反应生成Ca(ClO3)2CaCl2,加入活性炭,吸附多余的氯气,活性炭不溶于水,故滤渣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活性炭;

3)由题意可知,氯化钾能将Ca(ClO3)2转化为KCl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另一生成物为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有利于CO生成

C.两条曲线交点,即达到蜡烛燃烧总量的一半

D.蜡烛熄灭时, 容器内氧气未耗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气密性良好的烧瓶内充满CO2.分别用注射器向烧瓶中迅速注入等量的水、饱和石灰水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所示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2代表加入的是水

B. 吸收NaOH溶液较合适

C. AB段气压增大的原因之一是液体的添加使气体体积缩小

D. 曲线1CD段气压急速减少的原因是振荡烧瓶使瓶内气体迅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2Cu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H2SO4

猜想三:有Na2SO4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2)老师给小组提供了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请设计2个方案继续按如表探究.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_____

_____

___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钾原子______

23个铝离子______

3)氩气______

4)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

5)碳酸根离子______

6)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