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5个烧杯的液体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结果如下图所示。

(1)A溶液一定是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

(2)能比较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是______(填序号)

(3)对比CD,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不饱和 BE 20℃,10mL(或相同体积)溶剂中,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好

【解析】

1AB两只烧杯中水的体积与温度都相同,B烧杯中放入的6g蔗糖全部溶解,所以A烧杯中溶解了2.5g蔗糖形成不饱和溶液,故填A

2BE烧杯中水的体积与温度都相同,E烧杯中放入4g食盐没有完全溶解,而B烧杯中放入的6g蔗糖全部溶解,说明蔗糖的溶解性比食盐的溶解性强,故填BE

3CD两只烧杯中的溶剂的温度与体积相同,但溶剂的种类不同,两只烧杯中均加入2.5g食盐,结果C烧杯中的2.5g食盐全部溶解,而D烧杯中的2.5g食盐没有全部溶解,说明在20℃10mL(或相同体积)溶剂中,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好,故填在20℃10mL(或相同体积)溶剂中,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甲、乙、丙三种不同的分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

2)一个丙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成;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若选择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应选择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作为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水蒸气和从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HCl气体,现用G装置可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则除杂时应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气体,干燥装置应安装在装置G_____(填“前”或“后”)。

4)为比较CO2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集气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属于化合物B.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2

C. 丙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1:4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5月,中国首次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大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教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问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甲烷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_,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开采可燃冰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小

C.可燃冰比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 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

(4)可燃冰的微观构成为46H2O分子形成8个笼,有6个笼中每个笼容纳了1CH4分子,余下2个笼每个容纳1H2O分子,则可燃冰中H2OCH4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

(5)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产物都是常见双()原子分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 固体:铁粉 氧化铜 木炭粉 稀硫酸

B. 固体:NaCl NaOH

C. 溶液: 盐酸 溶液

D. 溶液:NaOH 盐酸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N2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于是他们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猜想I: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N2反应生成的。

猜想Ⅱ: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CO2反应生成的。

(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1)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______(填字母)

(2)燃烧镁带,观察现象: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3)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淡黄色的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实验反思: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二)镁带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产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探究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通过以上实验发现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由此他们认为燃烧并不一定需要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