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_____(填名称).收集CO2不选用装置B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_____ (填不能)选择A为发生装置。

【答案】集气瓶 大理石或石灰石 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

【解析】

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固液发生装置A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收集CO2不选用装置B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锌粒是固体,稀硫酸是液体可以选择固液发生装置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活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选用汞、磷、铜等物质均可以完成该实验,选择反应物的主要依据是(填序号)_________

A 反应物是固体 B 在空气中反应且只消耗氧气

C 燃烧有明显现象 D 生成物不是气体

2)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

①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__________

A 都只能在实验结束后,推测出氮气是无色气体

B 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C 乙中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 乙比甲更节约能源

②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合力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请分析后将玻璃管中原有的空气体积填入空格内:

玻璃管中原有

空气的体积

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结论

反应前

反应后

_____ mL

40 mL

30 mL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探究活动二、探究水的组成

1)如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此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b两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则a玻璃管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 极.

2)还能说明组成水的元素种类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三、探究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

为探究不同物质中可能含有相同元素,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1)如图2,取少量白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燃烧匙中所剩物质均呈黑色,由此可知白砂糖、面粉中都有 _________元素;

2)如图3,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时也可说明碱式碳酸铜中含有与白砂糖、面粉相同的某种元素?________

以上实验可以用来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试用微粒的观点分析设计这些实验的依据是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净化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有:O3Cl2C1O2CaCl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

2)自来水消毒方法有多种,次氯酸钙(Ca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钙是有____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Ca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大国重器之东风—41震撼登场。东风—41是一种采用固体燃料的新型洲际导弹,具备全球无死角打击能力,而在东风系列导弹中,早期的东风—5则是采用一种叫偏二甲肼(C2H8N2)的液体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偏二甲肼(C2H8N2)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中合适的一项)。

2)偏二甲肼中(C2H8N2)共含有_____种元素。

3)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偏二甲肼中(C2H8N2),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5)偏二甲肼(C2H8N2)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取多种气体。

制取O2:……

制取CO2CaCO3HCl→CaCl2CO2H2O

已知:用大理石(固)和盐酸(液)制取CO2CO2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试回答:(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下列有AB两种发生装置和DE两种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I_____II_____

②用装置AB制取气体实验时,首先应_____

③用装置E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_

3)下列对制取以上两种气体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 制取CO2O2的发生装置可能不同

B O2CO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可以用E装置收集CO2

D D装置收集O2时,O2应从b管导入

4)通过制得的氧气和氢气模拟氢氧焰实验,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应用角度: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常用于制造烟幕弹。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将部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请你一同参与其中,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 X=______

(3) 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从结构示意图看,A粒子和另外三种粒子明显不同点_______

(5)如图是钙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核电荷数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种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查资料可知: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②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将适量的酸性和碱性溶液混合可以得到中性溶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3°C)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有机物快速转化为CO2H2ON2和其他无害小分子。550°C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注:①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如δCO

CO可以被氧化成CO2,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