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班同学在做《基础实验8》中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NaOH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与CuS04溶液反应时出现了三种实验现象:蓝色絮状沉淀、浅绿色沉淀、亮蓝色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时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异常实验现象,

同学们展开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实验中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探究】甲同学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现象如下: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沉淀逐渐增多。

第10~20滴

蓝色沉淀不再增加,振荡后沉淀逐渐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两种异常现象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式硫酸铜是一种浅绿色固体,化学式可表示为aCuSO4·bCu(OH)2难溶于水,在酸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SO42—和H2O。加热时能分解生成氧化铜、非金属氧化物和氧气。

②铜酸钠[Na2Cu(OH)4]能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该溶液不稳定,久置或加热易生成氧化铜沉淀。

③碱式硫酸铜、氢氧化铜、铜酸钠之间可逐步转化。

【猜想假设】

Ⅰ.Cu(OH)2在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

Ⅱ.实验中形成浅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探究】

Ⅰ.乙同学向Cu(OH)2中加入过量饱和NaOH溶液,沉淀溶解,滴加少量稀硫酸,出现黑色沉淀。

Ⅱ.丙同学取出实验中浅绿色固体,分成等质量两份,一份高温灼烧后只得到1.6gCuO固体,另一份滴加1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盐酸10.95g。

【结论解释】猜想Ⅰ成立。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II成立。a:b=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丁同学按照书本要求向2mL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未形成亮蓝色溶液,说明实验现象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实验时要遵守实验要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2017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是

A. 氧化物:H20、02、N02 B. 单质:Ne、03、C60

C. 纯净物:食用盐、蒸馏水、酒精 D. 混合物:大理石、石油、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仁寿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因此带电的微粒就是离子

C.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仁寿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资料表明:高铁酸钾(K2FeO4)固体也能用于制取氧气,原理如下:

方法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法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某同学想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选择方法_______(填“一”或“二”)作为实验方案。实验时液面应位于______(填“X”或“y”或“Z”)处。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该套装置制取另一种气体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

A. 500mL B. 1.19g/cm3 C. 36.5 D. 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泗阳县经济开发区学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1)该小组同学又做出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

观察到溶液由__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是:只有Na2SO4;

猜想二是:有Na2SO4和NaOH;

猜想三是:有Na2SO4和H2SO4;你认为猜想_____是不符合实际的。

若要验证余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____

猜想________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高安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气体的某些性质。

(1)制取气体:(如图1)

①若选择A与C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标号)。连接好装置,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探究气体的性质:(如图2)

某同学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想利用CO2来熄灭燃烧的镁条,结果发现镁条没有熄灭反而剧烈燃烧,集气瓶内壁出现黑色固体,瓶底出现白色固体,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

①夹持镁条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

②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查阅资料:MgO、Mg(OH)2、MgCO3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3种含镁的化合物中,白色固体不可能的化合物是_________;

④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

白色固体不是 MgCO3,

而是 MgO

⑤通过上述探究,你对燃烧或灭火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