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性;

(2)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 性。

【答案】(1)可燃;(2)导电

【解析】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做燃料;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做电极材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

(2)若进入的水量小于瓶内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 (写两条).若进入的水量超过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 (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1)接通电源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2)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反应类型为

(3)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 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uO+H2SO4=CuSO4+H2O),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结果精确到0.1)

(1)铜 (填“能”或“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为

(2)求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

(3)求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

B.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不一定属于混合物

C.酸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化学为化合反应

B. 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2

D.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应用

(1)NaOH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SO4,某探究不组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①Ⅰ两步都有过滤操作,过滤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甲、乙同学选用的X分别为BaCl2溶液、Ba(OH)2溶液,写出两步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可能发生的相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的实验中,步骤涉及的操作和现象是

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比乙的实验更合理,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 H2O ═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 +H2O,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度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

(4)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1)溶质为NaOH和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为 (填化学式);

(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9

该溶液显碱性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生成

猜想(4)不成立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

(2)同学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CaCO3↓+CO2 +H2O,纷纷提出,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反应原理与之相似,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应用】(1)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心想: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

(2)老师投影图片﹣新化县的梅山龙宫,冷水江市的波月洞,涟源市的藏经阁,双峰县的药王洞…宛如人间仙境的美丽溶洞,竟然是文中两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创造?!同学们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咋不决口,纷纷表示“娄底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