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 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

(5)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

【答案】1)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是否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

(2)4P+5O2 2P2O5

(3)探究铁钉在隔绝空气(氧气)的条件下是否生锈

(4)铁制品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5)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覆盖油漆或在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等(答出1种方法即可)

【解析】

试题(1)根据燃烧所需的条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及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且都与空气(氧气)接触,结果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样是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空气(氧气),即实验A 是通过控制是否与氧接触和控制温度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铁要在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生锈,而实验B中间试管中,铁钉是浸没在蒸馏水中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其中不含有氧气,故铁钉不会生锈,因此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铁钉在隔绝空气(氧气)的条件下是否生锈

(4)在实验B中,只有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会生锈,右边试管和中间试管中的铁钉都不会生锈,因为中间试管缺乏氧气,右边试管缺乏水,由此可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是铁制品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5由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所以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就是破坏生锈的条件,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覆盖油漆或在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等,都可以取得防锈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如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相应变化过程的是

A. 图①表示实验室用KClO3MnO2共热制O2

B. 图②表示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图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 图④表示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欲从一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晶体,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①点代表了90℃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9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现将温度由90℃降至60℃,①点向左平移至②点,在此转化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继续将温度由60℃降至40℃,此时②点怎么移动? ,烧杯中有 硝酸钾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CuCuOCuSO4

方案二:Cu 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①节约能源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些化学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但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可以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小周将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各10克混合,并用灵敏温度计测定同一室温下溶液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实验装置放置于隔热良好的环境),记录数据见下表。

编号

稀硫酸(%

NaOH溶液(%

温度变化/C

1

9.8

4.0

3.8

2

9.8

8.0

7.6

3

19.6

16.0

15.2

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1)编号1实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2)求编号3实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小周在没有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也完成了实验,小周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安徽淮南八公山的豆腐闻名遐迩。豆腐制作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现在豆腐在全球已成为颇受欢迎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通常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_____(物理化学”)变化,由豆腐花制豆腐的过程就是将豆腐与水分离,该过程利用的操作名称是_____

(2)豆腐中共含有_____种营养素,除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外,还有_____,豆腐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0~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0~t2时,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偏大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