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2分)碱式碳酸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某碱式碳酸盐样品M(OH)2·MCO3,为确定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及步骤(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

连接装置并 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到室温;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列式计算。

.请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装置B的作用是 ,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 ,C中的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硫酸铜

.步骤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 (填“缓慢上移”或“缓慢下移”)。

.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M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在0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

b.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2)实际生产中的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Cu(OH)2·mCuCO3,某研究小组仍使用上述装置测定m的值,测得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取3组数据的值得到CO2的体积为 mL,又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1.964 g/L,据此计算m的值。(写出计算m的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组别

样品质量

CO2体积

第1组

0.21 g

22.39 mL

第2组

0.21 g

22.41 mL

第3组

0.21 g

22.40 mL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除去水;隔离二氧化碳和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C;、缓慢下移;、bc;(2)22.40;1.14.

【解析】

试题分析:(1)该装置需要准确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因此使用时必须密封进行,所以实验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由于碱式碳酸盐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而装置的最终目的是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因此需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少量植物油可以隔离二氧化碳和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到水之后可变成蓝色晶体,因此硫酸铜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干燥完全;

、液面越低压强越小,所以加热A时,随着碳酸盐样品分解,量气管内的液面逐渐下降,为防止量气管内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水准管缓慢下移;

、本实验主要通过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通过密度已知可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而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由题意可得,样品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ρ(CO2)V(CO2),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得

M(OH)2·MCO32MO + H2O + CO2

2Ar+94 44

X Y

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到0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读数偏大,二氧化碳体积偏大,Y偏大,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偏小;b、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可导致实际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小,Y偏小,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偏大;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二氧化碳溶于水,可导致实际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小,Y偏小,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偏大,故选bc;

(2)由题意可知,CO2的体积为(22.39mL+22.41mL+22.40mL)÷3 =22.40mL,则CO2的质量为0.0224L×1.964 g/L=0.044g,得

Cu(OH)2mCuCO3 (1+m)CuO+H2O+mCO2

98+124m              44m

0.21g 0.044g

m = 1.14

答:计算m的值为1.14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②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   (填编号,下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⑤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填序号).

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至集气瓶口

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A.3.6 g B.8.0 g C.16.0 g D.18.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2O─表示两个氧元素

B. 2N2表示两个氮分子

C. Ca2+表示钙元素显+2

D. 4Fe2+─4个铁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汞原子   . (2)在石灰水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4)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  )

A.饮料瓶变痷 B.云的形成 C.燃放烟花 D.酒精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