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一)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

(1)高炉炼铁中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______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______。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______性。

(二)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①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

②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③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水分。

④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⑤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8%、70%和72.4%。

(5)加热分解草酸晶体最.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问题讨论)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6)实验前应先______

(7)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a.浓硫酸b.澄清的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

(8)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9)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①加热前____②停止加热后______

(10)写出D装置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数据分析与计算)

(11)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________<m<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

(实验评价)

(12)反思1:本实验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反思2:请指出(问题讨论)中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

【答案】CO2+C2CO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N2 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延展性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a 检验是否除尽二氧化碳 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Fe2O3+3CO2Fe+3CO2 7.0 7.8 76% 偏小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1)高炉中的一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2CO。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不参加反应,在反应后的高炉气中仍存在,其化学式为N2故填N2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可以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故填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钢锭轧成钢板增大了钢的表面积,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故填延展性

(5)加热固体生成气体,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故填A。

(6)由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实验,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体逸散,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由图可知,装置A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用来干燥气体,所以 A中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装置C中的试剂为浓硫酸,故填ca。

(8)由图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是否除尽二氧化碳故填检验是否除尽二氧化碳

(9)①加热前通入过量的 CO可以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填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通入过量的 CO可以排净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故填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10)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2O3+3CO2Fe+3CO2

(11)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铁红中全部是氧化亚铁,则得到的铁的质量为10.0g×77.8≈7.8g,若全部是氧化铁则得到的铁的质量是10.0g×70=7.0g,所以得到铁的质量范围为7.0<m<7.8,故填7.0、7.8;

②E 装置增重 6.6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6g××100=4.8g,铁红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则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76%故填76

(12)如果缺少 C 装置水蒸气会进入E装置,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因此E装置会增重,求得氧元素的质量偏大,则求得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故填偏小

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没有尾气处理装置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故填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如图,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步骤如下:(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为例)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2Na+Ca2+2Cl===CaCO3↓+2Na+2Cl

.删除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Ca2 ===CaCO3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试回答: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水或____________生成,反应就能发生。

(2)写出稀盐酸滴在大理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pH试纸测量稀盐酸的酸碱度时,先用水湿润试纸,则测得的结果将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______

A.Na、H、OH B.Na、Ca2、Cl

C.Na、H、Cl D.K、Cu2、Cl

(5)写出一个能用Fe+2H===Fe2+H2表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2)2个铜原子________

(3)四氧化三铁________;(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6)铝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A. m的数值无法确定 B.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B. 一个 Y 和W 分子中均有 10 个电子

C.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

D. 参加反应的 X 与生成的 Z 的质量比为 9: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据图回答:

(1)电解水实验:实验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

(2)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应该如何检验____________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_______,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CO2气体应该使用_______,针对②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Na2CO3=CaCO3↓+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们设计了如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燃烧镁条时,用来夹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3)取用粉末状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5)某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进行,在量液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的俯视的方法,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 (选填“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G为装置编号)。

(1)写出仪器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装置需要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收集氧气可以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E装置收集某难溶于水的气体,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碳酸钠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小红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G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第一支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②第二支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了,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③最后小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有_____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的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