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 ;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HCl,NaOH,改良酸性土壤;

(2)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试题分析: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那么A是稀盐酸;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那么B是氢氧化钙;根据给出物质的性质即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由于E既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E是碳酸钠;给出的物质中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稀盐酸、二氧化碳反应,A是稀盐酸,E是碳酸钠,故D是二氧化碳,那么C是氢氧化钠。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CO2都能与氧化铜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是黑色的

C.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能制氧气,它们都含氧元素

D.燃烧和爆炸都放热,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选填字母,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选填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 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A.收集到更多的O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可以作为气体干燥剂的是

A.浓硫酸 B.石灰石 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2CO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研究者离子物质的性质(已知: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

(1)称取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5mL水,振荡.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

①发现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

②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均呈

(2)①取少量NaHCO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带的现象是:大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②用 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

(3)测定Na2CO3样品(含NaCl杂质)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反应后CaCl2有剩余的方法是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测定的质量为n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2)写出用KClO3与MnO2的混合固体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需用到的仪器是 (写字母,可多选),那么除此之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该反应剧烈,速度较快,为了节约化学药品,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通常情况下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若要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则应将气体从 (填a、b、c、或d)通入.

(5)将CO2和O2通入图L进行分离,最终得到的气体是

A.CO2、O2 B.CO2 C.O2 D.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2倍

C.棉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