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标志人类的进步,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A 陶瓷 B 青铜 C 聚乙烯 D 合成纤维

2)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_____

A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 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 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 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3)食用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可有效预防甲亢,KIO3“I”的化合价为_____

4)氧化钙、铁粉、氯化钙均可作食品的干燥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5)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_____(填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pH试纸)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CD 2B3+54)氧化钙

5pH试纸; H2O+Cl2→HCl+ HClO

【解析】

试题(1)聚乙烯、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ACD都是与化学有关的事项,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是星体运动的自然现象,跟化学无关;

3)设,KIO3“I”的化合价为X。(+1+X+-2×3=0X=+5

4)氧化钙是由氧元素和钙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5)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自来水消毒中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 HCl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吹能把燃着的生日蛋糕蜡烛吹灭,利用的原理是_____

2)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__ (填“高”或“低”);

3)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

4)无定形硅为黑色粉末,可用镁与二氧化硅反应制取,其化学方程式为:SiO2+2MgSi+2MgO,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

5)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对汽车的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

6)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这是由于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某同学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A

在干燥的试管中放入铁钉,并放入少量氯

化钙做干燥剂

探究铁在_____铁的生锈情况

B

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

物油液封

探究铁在_____铁的生锈情况

C

_____

探究铁在有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时的生锈情况

(实验结论)一周后,编号为_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

(扩展延伸)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1)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2)查阅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且不切开的苹果没有此现象,所以苹果“生锈”与猜想无关。

3)在猜想中,你认为猜想_____最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实践应用)(1)用相同材料制作,经过相同防锈处理的铁栏杆,安装在沿海比安装在内陆更易生锈,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有时候铁制品腐蚀不一定是因为锈蚀而引起的,如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溶液)就很容易被腐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实验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a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试管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_____生成.

实验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兴趣小组对实验后试管a内的固体成分发生了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反应后试管a内的固体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小静同学认为该固体全部是铜;

小华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氧化铜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东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_____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明同学认为该固体可能是铜、木炭和氧化铜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华认为因为是充分反应,所以_____同学的猜想明显不成立

(查阅资料)稀硫酸是无色液体:

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硫酸铜溶液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充分震荡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固体中有_____

(反思评价):_____同学的评价是正确的;

(定量探究):现取炭碳与氧化铜的混合物18g,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6g,经测定其中氧化铜有剩余,请通过计算确定原混合物中碳和氧化铜各有多少克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南南同学看到好想你红枣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1所示.南南和北北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探究)

南南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一定不含Fe2O3

北北同学认为南南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并设计如图2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_____

2)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北北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_____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

①固体减少,_____

②该溶液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Fe2O3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3CaOCaCO3

(实验拓展)为增强双吸剂的吸收效果,常在双吸剂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NaCl的作用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_____化合物(有机无机”)。

(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3)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4)_____g醋酸中含6.4g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的利用比铜、铁晚是因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填字母)有关。

A 金属的活动性

B 金属的导电性

C 金属在底壳中的含量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

(3)化学新材料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图是不同年代常用的水管。

①图示所有水管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

②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

③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却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性为与FeCl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X。则②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的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思考镁紧排在钠后面,那么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将褪色的溶液________,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