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528  166536  166542  166546  166552  166554  166558  166564  166566  166572  166578  166582  166584  166588  166594  166596  166602  166606  166608  166612  166614  166618  166620  166622  166623  166624  166626  166627  166628  166630  166632  166636  166638  166642  166644  166648  166654  166656  166662  166666  166668  166672  166678  166684  166686  166692  166696  166698  166704  166708  166714  16672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4种元素,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BD(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有AE;
(4)表示阳离子的有C;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CE;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2)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证明已满,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顺着长颈漏斗跑掉.
(3)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O+CO2=H2CO3
(4)要使80g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完全反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对图中装置作稍微的改动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3)开始收集氧气的最适宜时刻是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
(4)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撤离,⑦按顺序固定好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A.②③⑦①④⑥⑤B.③②①④⑥⑤⑦C.②③⑦①④⑤⑥D.③④①②⑦⑤⑥
(5)请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2)磷燃烧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3)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过氧化氢$\stackrel{催化剂}{→}$水+氧气;分解反应;
(4)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B作发生装置,其收集装置通常是C或E(填字母),请写出实验室制氧气用B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SO4,已知H2S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乙醇、甘油. 则应选择BE(填字母)来作为发生和收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改变
C.能改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D.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未于质量为51.8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92.5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37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反应结束后,小明不慎向烧杯中多加了10g稀硫酸,若在图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上方(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去年,据央视调查发现,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含砷汞等剧毒物质残留,不仅其原材料经过工业硫磺熏蒸,而且成分与实际不符.如图是维C分子的结构,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可知,一个维C分子含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
其化学式为C6H8O6
(2)维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3)从组成上可知维C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研究发现,高维C的食物和虾等软壳类食物同食过量会产生砒霜(As2O3),As2O3
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通过有关资料得知在宇宙飞船上可以安装盛有Na2O2(过氧化钠)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于是他进行以下的探究活动:

(1)他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为检验收集到的氧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他应向集气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为使他能收集到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你认为他应在甲、乙装置中间再连接图2的哪一个装置?A.
(2)为进一步探究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白色固体的成分.
【进行猜想】提出两个猜想:猜想①:白色固体含有过氧化钠;猜想②:白色固体含碳酸钠.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实验探究】下面是两位同学对白色固体进行的实验探究.
星星:为了检验白色固体是否含有过氧化钠,她取该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得出结论白色固体含过氧化钠.
阳阳:为了检验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钠,取该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里,向试管中滴加盐酸,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得出结论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钠.你认为阳阳结论有误,理由若白色固体是过氧化钠加入盐酸中也会和盐酸中的水反应产生气泡现象改正方法:用试管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水后的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盐酸
【实验反思】
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②过氧化钠常用于潜水艇、宇宙飞船上制取氧气的优点是(答2点):在常温下进行反应,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生成物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产品与原理】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反应为: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出NaHCO3,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1)NH4Cl $\frac{\underline{\;\;△\;\;}}{\;}$ NH3↑+HCl↑
(2)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物质NaClNaHCO3NH4ClNH3CO2
溶解度36.0g9.6g37.2g7100.9
【问题讨论】:
(1)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增大CO2的溶解度.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中和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_.
(3)溶液B中的溶质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四种中的任意两种(至少写出两种).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A、B(填序号).
A.挥发性气体C      B.溶液D       C.氢氧化镁      D.化肥NH4Cl
(5)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答: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6)“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下图1和图2两种方案分别测定,你认为图2方案更易产生误差,原因C装置中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