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2017年1月全国192人感染H7N9禽流感,社会上再次掀起注射禽流感疫苗的热潮.禽流感疫苗在广泛应用前已经进行了动物实验,该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从免疫的角度看,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2)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将患了禽流感的家禽焚烧,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属于控制传染源措施.
(3)注射了H7N9型疫苗的A组鸡能健康成活,说明该组鸡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
(4)刺激A组鸡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淋巴细胞.

分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 解:(1)从免疫的角度看,H7N9禽流感病毒进入小鸡体内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2)患了禽流感的家禽是传染源,因此“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将患了禽流感的家禽焚烧,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属于控制传染源措施.
(3)“注射了H7N9型疫苗的A组鸡能健康成活,说明该组鸡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获得了特异性免疫.
(4)刺激A组鸡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淋巴细胞.
故答案为:(1)抗原  
(2)控制传染源  
(3)特异性    
(4)淋巴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病原体、预防措施、病毒的结构特点以及疫苗免疫的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2016年11月11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号空间站上为网友们报道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种菜实验.
    天宫二号上选择栽培的蔬菜是生菜.生菜是常见的食材,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重要的是生菜从种子长到可使用植株需要大约30天时间,这与神州11号飞船本次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相近.
    航天员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给幼苗灯光照射,用注射器往栽培基质中推入空气,检测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等.
    种子发芽后,航天员打开培养箱顶部的灯光,为生菜提供光照.灯光有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生菜对红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很好;采用绿光是因为它照射到生菜叶上,视觉效果非常好;蓝光则是对植物形态舒展具有较强的作用.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并快速生长.    
    航天员们还要定期给生菜间苗和补水.间苗是把长得相对差一些的生菜连根拔出来,第一次间苗后再每个单元格里保留两颗菜苗,第二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只保留一颗菜苗.航天员们发现,间苗后留下的菜苗长得更健壮.太空种生菜使用的栽培基质是蛭石,航天员们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蛭石中,由于蛭石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会在其中均匀地分布.
    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暂时不让航天员使用.航天员们要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比如检测植被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标.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航天试验中考虑让航天员使用太空栽培的蔬菜.
(1)生菜被选为中国人首次太空种菜的植物,是因为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的植株大约需要30天;(2)航天员们给栽培基质中注入空气,是为了促进生菜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生菜的生长;
(3)由于太空是失重环境,将灯光置于培养箱顶部,可确保生菜的生长方向是向上(或“向光”).在灯光下生长一段时间的生菜叶片呈绿色,是由于细胞中叶绿体(素)是绿色的;
(4)航天员们定期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蛭石中,水分会通过根、茎中的输导组织运输到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原理;
(5)对于今后太空植物栽培的进一步探索,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D(选填下列字母)
A.进行生菜的多轮栽培实验,掌握生菜太空生长的规律
B.做其他种类植物的栽培实验,探索不同植物的太空栽培技术
C.为获得可食用的太空植物,探索微生物对太空栽培植物的影响
D.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探索二氧化碳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近期,媒体频频报道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突发诺如病毒感染事件.诺如病毒会导致感染性腹泻,多发在秋冬季节.该病毒传染性很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专家建议: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能有效预防该传染病.请回答.
(1)资料中划线部分说明影响诺如病毒生活的因素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2)诺如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专家的建议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使用抗生素治疗该传染病有效果吗?没有,理由是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细菌,对病毒无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比较以下六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①-⑥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③.(填数字)
(2)有些③或④可使人患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这类③或④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这类③或④属于抗原.⑥的营养菌丝的作用是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
(3)③遇到不良环境时会变成芽孢,④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这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结构中都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左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肺静脉C.右心室、肺动脉D.左心房、右心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气增加,尿素增加B.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D.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是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图中的序号代表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代表是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2)图中的过程②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
(3)④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吸收,消化道内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4)在过程⑥中,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完成投篮动作时,起支点作用的是(  )
A.B.关节C.骨骼肌D.神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赛卡病毒病是由赛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传染病.约75%至80%的被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头痛、关节病及皮疹等症状,皮疹是最显著的特征.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建议去除和改造蚊虫滋生地,减少蚊虫与人接触,以达到预防虫媒传染病的目的.
(1)引起赛卡病毒病的病原体是赛卡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组成.
(2)去除和改造蚊虫滋生地,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目前,科学家正致力研究预防该传染病的疫苗,一旦成功就能有效预防赛卡病毒病.注射疫苗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