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市计划在十二年内通过公租房建设,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已知前7年,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面积y(单位:百万平方米)与时间x(第x年)的关系构成一次函数(1≤x≤7且x为整数),且第一和第三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面积分别为百万平方米;后5年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面积y(单位:百万平方米)与时间x(第x年)的关系是y=﹣x+(7<x≤12且x为整数).

(1)已知第6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面积可解决20万人的住房问题,如果人均住房面积,最后一年要比第6年提高20%,那么最后一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面积可解决多少万人的住房问题?

(2)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已知这12年中,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的租金各不相同,且第一年,一年38元/m2,第二年,一年40元/m2,第三年,一年42元/m2,第四年,一年44元/m2……以此类推,分析说明每平方米的年租金和时间能否构成函数,如果能,直接写出函数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假设每年的公租房当年全部出租完,写出这12年中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的年租金W关于时间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W的最大值(单位:亿元).如果在W取得最大值的这一年,老张租用了58m2的房子,计算老张这一年应交付的租金.

【答案】(1)最后一年可解决12.5万人的住房问题;(2)m=2x+36(1≤x≤12);(3)老张这一年应交租金为2436元.

【解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代入计算即可;

(2)根据函数的概念判断即可;

(3)分1≤x≤7、7<x≤12两种情况列出函数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1)设y=kx+b(1≤x≤7),

由题意得,,解得

y=﹣x+4(1≤x≤7),

x=6时,y=﹣×6+4=3,

300÷20=15,15×(1+20%)=18,

x=12时,y=﹣×12+=

×100÷18=12.5万人,

所以最后一年可解决12.5万人的住房问题;

(2)由于每平方米的年租金和时间都是变量,且对于每一个确定的时间x的值,每平方米的年租金m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以它们能构成函数

由题意知m=2x+36(1≤x≤12);

(3)W=

∵当x=3,Wmax=147,

x=8Wmax=143,147>143,

∴当x=3时,年租金最大,Wmax=1.47亿元

x=3时,m=2×3+36=42

58×42=2436

答:老张这一年应交租金为2436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90°,AC=BCD AB 中点,DEDF.

1)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2)求证:ED=D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

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

举例:如图1,若PA=PB,则点P为△ABC的准外心。

应用:如图2,C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准外心P在高CD上,且PD=AB,求∠APB的度数。

探究: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AB=3,准外心P在AC边上,试探究PA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如果两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相加为10,那么能立即说出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如果这两个两位数分别写作(即十位数字为,个位数字分别为),那么它们的乘积是一个4位数,前两位数字是的乘积,后两位数字就是的乘积,如:

1________

2)设这两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个位数字分别为,通过计算验证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QPA全等,则AP=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4),B(﹣2,5),C(﹣2,1).

(1)平移ABC,使点C移到点C1(﹣2,﹣4),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1,B1的坐标;

(2)ABC绕点(0,3)旋转180°,得到A2B2C2,画出旋转后的A2B2C2

(3)(2)中的点C旋转到点C2时,点C经过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中,∠A=30°∠B=62°CE平分∠ACBCD⊥ABDDF⊥CEF,求∠CDF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右侧△ADE,使AD=AE,∠DAE =∠BAC,连接CE.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90°,则∠BCE=________度;

(2)设

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BC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在直线BC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求1+2+22+23+24+25+26的值时,小明发现:从第二个加数起每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加数的2倍,于是他设:S=1+2+22+23+24+25+26 为①式,然后在①式的两边都乘以2,得:2S=2+22+23+24+25+26+27 为②式;②﹣ ①得2SS=271S=271,即1+2+22+23+24+25+26=271

1)求1+3+32+33+34+35+36的值;

2)求1+a+a2+a3+…+a2016a≠0a≠1)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