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校九年级共有80名同学参与数学科托底训练.其中(1)班30人,(2)班25人,(3)班25人,吕老师在托底训练后对这些同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成绩进行整理,得到下面统计图表.

1)表格中的m落在________组;(填序号)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 90≤x≤100

2)求这8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3)在本次测试中,(2)班小颖同学的成绩是70分,(3)班小榕同学的成绩是74分,这两位同学成绩在自己所在班级托底同学中的排名,谁更靠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④;(273.2;(3)小颖同学在自己所在班级的排名更靠前.

【解析】

1)把(1)班的学生成绩从小到大排列,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1)把(1)班的学生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在m落在70≤x80之间,即④组;

故答案为④;

2)这8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

3)(2)班小颖同学的排名更靠前,

理由:∵(2)班的中位数是68分,(3)班的中位数是75分,

∴小颖同学的成绩70分>68分,小榕同学的成绩是74分<75分,

∴小颖同学在自己所在班级的排名更靠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P是△ABC外部的一定点,D是线段BC上一动点,连接PDAC于点E

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PDPECD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对于点DBC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PDPECD的长度的几组值,如表: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位置5

位置6

位置7

位置8

位置9

PD/cm

2.56

2.43

2.38

2.43

2.67

3.16

3.54

4.45

5.61

PE/cm

2.56

2.01

1.67

1.47

1.34

1.32

1.34

1.40

1.48

CD/cm

0.00

0.45

0.93

1.40

2.11

3.00

3.54

4.68

6.00

PDPECD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   的长度是自变量,   的长度和   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画出图2中所确定的两个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连接CP,当△PCD为等腰三角形时,CD的长度约为   cm.(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CE,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AE,连接AF,CF,连接BE并延长交CF于点G.下列结论:

①△ABE≌△ACF;②BC=DF;③S△ABC=S△ACF+S△DCF;④若BD=2DC,则GF=2EG.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

试题分析:△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B=AC=BC,∠BAC=∠ACB=60°,再因DE=DC,可判定△DE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ED=EC=DC,∠DEC=∠AEF=60°,

EF=AE,所以△A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F=AE,∠EAF=60°,在△ABE和△ACF中,AB=AC,BAE=CAF,AE=AF 可判定△ABE≌△ACF,故①正确.②∠ABC=∠FDC,可得AB∥DF,再因∠EAF=∠ACB=60°,可得AB∥AF,即可判定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AB=BC,故②正确.③△ABE≌△ACF可得BE=CF,S△ABE=S△AFC,在△BCE和△FDC中,BC=DF,CE=CD,BE=CF 可判定△BCE≌△FDC,所以S△BCE=S△FDC即可得S△ABC=S△ABE+S△BCE=S△ACF+S△BCE=S△ABC=S△ACF+S△DCF,故③正确.④△BCE≌△FDC,可得∠DBE=∠EFG,再由∠BED=∠FEG可判定△BDE∽△FGE,所以==又因BD=2DC,DC=DE,可得=2,FG=2EG.故④正确.

考点:三角形综合题.

型】填空
束】
19

【题目】先化简,再求值:(a+1-)÷(),其中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点,过点轴,垂足为点,过点,垂足为点,这样依次下去,得到一组线段,则线段的长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是⊙O的直径,AB=ACAC交⊙O于点EBC交⊙O于点DFCE的中点,连接D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ABEB.

C.BD=DCD.DF是⊙O的切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D在线段AB上,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2BD>A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CD<AD- BD B. AB>2BD C. BD>AD D. BC>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在它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为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y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以表述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在四边形中,.点从点出发,沿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同时,点从点出发,沿方向在的延长线上匀速运动,速度为;当点到达点时,点停止运动.过点,交于点.连接.设运动时间为,解答下列问题:

连接,当为何值时,

设四边形的面积为,求的函数关系式;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的面积为四边形面积的,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使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nAB,点M,P分别在边AB,AD上(均不与端点重合),且AP=nAM,以AP和AM为邻边作矩形AMNP,连接AN,CN.

(问题发现)

(1)如图(2),当n=1时,BM与PD的数量关系为 ,CN与PD的数量关系为 .

(类比探究)

(2)如图(3),当n=2时,矩形AMNP绕点A顺时针旋转,连接PD,则CN与P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就图(3)给出证明;若变化,请写出数量关系,并就图(3)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在(2)的条件下,已知AD=4,AP=2,当矩形AMVP旋转至C,N,M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线段CN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