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l)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为了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只调节光屏,____(上或下)调节;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上或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__(变大/变小/不变),像的明暗将_____(变亮/变暗/不变)。

【答案】10cm 放大 幻灯机 B 不变 变暗

【解析】

(1)[1] 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即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

(2)[2]成像在光屏的上方,应向下调凸透镜

[3]若要调节光屏,应向上调节

(3)[4]时, 此时成像为倒立、放大、实像

[5]应用为幻灯机

(4)[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有发散作用,当再次成清晰像时,成像延后,当拿走眼睛后像向左移动,所以要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像

[7]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B

(5)[8]小虫遮挡一部分光,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像不变

[9]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了,所像会变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

1)依据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新的反射光线沿着原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某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硬纸板等器材进行实验,则图(a)(b)中符合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a”“b”“ab”]。小组同学如果按图(c)进行实验操作,则手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__,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_____,在放手一刹那观察硬纸板是否会由静止变为运动。图(c)的操作是为了得出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这一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

201611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太阳直射在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

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___________来划分的。

2)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_________来确定一年的长度。

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

A. 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 实验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

C. 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 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工师傅常用一只标有 的灯泡(检验灯泡)取代保险丝来检查新安装的照明电路中每个支路的情况,如图所示.当只闭合不亮;当只闭合时,都呈暗红色;当只闭合时,正常发光.由此可以判断

A. 各支路均完好 B. L1所在的支路短路

C. L2所在的支路断路 D. L3所在的支路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束光原来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甲透镜是______透镜;若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甲/乙)透镜.若在虚线区域内放上一块有一定厚度的玻璃砖,这束光将会聚于b点的________侧(选填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a点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点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点是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在_____(选填“a”“b”或“c”)位置机械能最大,从b点到c点,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2

5

5

2

3

6

6

3

4

2

2

4

3

4

2

6

3

6

9

2

4

4

2

8

(2)一实验小组在正确操作过程中,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小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_____同学。原因是_____

(3)把图乙中A点的钩码取下,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时,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当拉力F向左倾斜时,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红同学采用了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