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
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长?答:

(3)热量是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
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以下描述中同样采用“转换法”的是
D
D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
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5)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请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不同
不同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不同
不同
;(以上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6)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
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B
B
(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液体名称 实验次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升高的温t2-t1/℃ 通电时t/min
1 100 20 38 18 4
2 100 20 56 36 8
煤油 3 100 20 29 9 1
4 100 20 56 36 4
分析:(1)探究物质的吸热性能大小时,必须控制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较多;
(3)掌握转化法,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4)掌握一些常见的物理方法:类比法、归纳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并掌握其特点;
(5)比较1、2(1、4和2、4)的实验数据,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根据通电时间和升高的温度得出相应的结论;
(6)实验中为使液体能受热均匀,需用搅棒不断搅动;
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解答:解:(1)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才相同,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使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
(2)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根据Q=cm△t,要使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较多,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3)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用到了类比法;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用到了归纳法;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用的是转换法,所以D与上述方法相同;
(5)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都是水,质量相同,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的热量不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6)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②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盛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故A、C选项正确;
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B错;故选B.
故答案为:(1)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2)水;(3)加热时间;(4)D;(5)①不同;②不同;③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6)①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②B.
点评:解决此题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把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通电时间的长短,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课题三:与光有关现象的实验探究
夏季的雨后,天上通常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如图.小玉想,我们通常看到的太阳光是白光,那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呢?他想弄清其中的秘密.

他按照老师的提示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果然在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跟天上的彩虹一样.他得到了如下结论:
(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复色
复色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逆向思维,如果将这几种光混合,将会得到
光.
小张翻开课堂笔记他将这次实验现象与声现象的有关知识结合如下:

通过询问老师得知: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
小张通过类比得到如下推论:
(1)超声波的
方向性
方向性
好,几乎沿直线传播;而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绕地球2~3圈,类比可以得出红光绕过障碍物的能力比紫光强,传播距离远
(2)由可听声波的频率变化范围类比可以得出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
(3)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类比得出光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4)根据人耳有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可以类比得出红光外侧与紫光外侧有人眼看不见的光
小张想: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因此,要确认结论的真确性,还需经过论证.
小张的推论中肯定有一条是错误的,请你帮他改正并结合一些现象阐述理由:
改正: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理由:
太空是真空,太阳光可以照射到地球上
太空是真空,太阳光可以照射到地球上

以下是小张给出的部分论证请你补全:
(1)红绿灯,是以红灯为停的标志,正是因为:
红光绕过障碍物的能力比其他光强,传播距离远,防止下雾天因看不清而出现交通事故
红光绕过障碍物的能力比其他光强,传播距离远,防止下雾天因看不清而出现交通事故

(2)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远离我们的火车汽笛声,听起来声音变钝,说明音调变低,频率变
;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行星远离我们而去时,发生“谱线红移”的现象说明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
小张在论证推论(4)时,遇到困难,对于看不见的光我怎么验证它的存在呢?他冷静的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想出实验验证的方法:
(1)寻找方法:超声波人耳听不到,但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
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具有能量
;光呢,它可以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可能使胶卷感光…
(2)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分解太阳光,直接将温度计放在各色光及红光、紫光外侧等区域发现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红光外侧有看不见的光,它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
效应.将一百元纸币的荧光物质放在各色光及红光、紫光外侧等区域发现在
紫光外侧
紫光外侧
区域,纸币中的荧光物质发光,具有
荧光
荧光
效应.
(3)得出结论:自然界有人眼看不见的光
(4)实验评价:小玉发现小张在实验过程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需要改进,
①改进方法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改进理由是:
黑色吸热能力强
黑色吸热能力强

小玉发现还有一处设计不科学.请你代小玉告诉他:
②设计不科学的是:
用一支温度计实验不妥
用一支温度计实验不妥

改进方法是:
应用九支温度计同时放在不同区域,比较温度的高低
应用九支温度计同时放在不同区域,比较温度的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_________℃.
(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性.
(4)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c=3×103J/(kg·℃),从熔点升高到沸点吸热________J.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10min内消耗酒精约5g.请估算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_________%.(酒精的热值3.0×107J/kg,估算结果保留整数)
(5)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_________℃.

(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性.

(4)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c=3×103J/(kg·℃),从熔点升高到沸点吸热________J.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10min内消耗酒精约5g.请估算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_________%.(酒精的热值3.0×107J/kg,估算结果保留整数)

(5)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______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______℃.
(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______性.
(4)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c=3×103J/(kg?℃),从熔点升高到沸点吸热______J.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10min内消耗酒精约5g.请估算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______%.(酒精的热值3.0×107J/kg,估算结果保留整数)
(5)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    ℃.
(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性.
(4)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c=3×103J/,从熔点升高到沸点吸热    J.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10min内消耗酒精约5g.请估算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    %.(酒精的热值3.0×107J/kg,估算结果保留整数)
(5)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