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17.82cm,17.28cm,17.83cm.该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于17.82cm.

分析 (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准确值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准确值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删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解答 解:
(1)观察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7.28cm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
(2)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由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3)物体的长度为:$\frac{17.82cm+17.81cm+17.82cm+17.83cm}{4}$=17.82cm.
故答案为:1mm;17.82cm.

点评 (1)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2)在求平均值时,若出现除不尽的情况,并不是小数点后的小数点位数越多越好,而是保留和题目给出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几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花在放大镜中成像
D.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甲是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小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将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木块B推动了一段距离,比较木块B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将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木块B推动了一段距离,比较木块B被推动的距离;
根据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通过木块运动距离反映物体动能的大小,在物理课上所做的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探究液体压强影响因素(填写实验名称).
(2)实验2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的目的是为了使钢球达到水平面时运动的速度相同,为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创造条件.
(3)通过以上实验获得的结论可以用来解释以下的现象:
某段道路的交通标志牌如图乙示:小型客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0km/h;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km/h.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主要是由于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速度有关;而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主要是由于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室有: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规格不同的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等器材各若干供同学们选择,实验用电路如图a所示.

(1)图b是某组同学尚未完成连接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连接(连线不交叉).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电压表示数变大.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较大、电压表示数为零,则电路故障原因可能B
A.电压表的量程选大了         B.电阻R0发生了短路
C.滑动变阻器发生了断路       D.滑动变阻器发生了短路
(3)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测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中,在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图象,分析得出了结论.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虽然各小组作出的图象都是正确的,但是在相同的坐标纸上有些小组的图象却明显不同.请你利用表中数据在图c中作出I-U图象,并回答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所使用的定值电阻不同.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表
示数/V
1.01.52.02.53.0
电流表
示数/A
0.120.190.250.280.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
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D.医学上常用的B超诊断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是两个定值电阻A,B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图象.请你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求:
(1)电阻A的阻值;
(2)电压为4V时,电阻B的功率;
(3)将A和B串联接入到电压为16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通过电阻A的电流和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由此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B.法拉第C.牛顿D.托里拆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于液氮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超导物质降温后变为超导体,使模型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填“改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