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_____,利用橡皮擦将纸上的字擦掉之后,橡皮擦的质量_____,密度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变小 不变 【解析】“世纪宝鼎”从中国运到联合国,只是改变了物体的位置,而质量是不会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利用橡皮擦将纸上的字擦掉之后,质量减小;质量减小,体积相应减小,橡皮擦这种物质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保持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检测题 含答案 题型:作图题

晓亮利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一只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为了测出电阻Rx的阻值,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____。

见解析 【解析】已知定值电阻和被测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串联电路的电流。再把被测电阻断路,只有已知电阻接在电路中,测此时R0电路的电流。根据两种电路状态下电源电压相等求解。如下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将R1和R2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上,R1的阻值为10 Ω,R2的阻值为20 Ω,闭合开关,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______,通电1 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______J.

1:2 24 【解析】因为R1与R2串联,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欧姆定律得: ====;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R1+R2=10Ω+20Ω=30Ω; 则I== =0.2A;R1产生的热量为Q1=I2R1t=(0.2A)2×10Ω×60s=2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 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C. 弹簧的长度跟所受拉力成正比

D.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 【解析】在拉弹簧时,弹簧伸长是因为受到了拉力,拉力是弹簧伸长的原因,弹簧伸长是拉力的结果.A、B两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同时A选项还混淆了长度与伸长的概念,所以A、B错.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总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所以C选项也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为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计算题

地球的质量是5.976×1024千克,合多少吨____?合多少克____?太阳的质量是1.989×1030千克,则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_________?

5.976×1021吨 5.976×1027克 3.3×105倍 【解析】【解析】 因为1kg=10﹣3t,所以5.976×1024kg=5.976×1024×10﹣3t=5.976×1021t; 因为1kg=103g,所以5.976×1024kg=5.976×1024×103g=5.976×1027g;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倍. 答:地球的质量是5.976×1024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1kg的铁块与1kg的棉花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块所含的物质较少 B. 两者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C. 棉花所含的物质较少 D. 物质不同无法比较

B 【解析】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首先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仔细调整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____的实像.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___和_____.

(3)多次移动蜡烛,每次只向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以上操作,小明发现,在蜡烛与透镜逐渐接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清晰 物距 像距 逐渐变大 光屏一侧 【解析】(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小明首先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仔细调整光屏的位置,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3)多次移动蜡烛,每次只向透镜移近几厘米,凸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透镜的焦距f=10cm, A.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是不成像的,故甲数据是错误的。 B.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故乙组数据正确。 C.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丙组数据正确。 D.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丁组数据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计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手机的质量是1.5kg B. 人的密度约为1.0g/cm3

C. 学生书桌高约300mm D.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B 【解析】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部手机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0.2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1.0g/cm3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书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