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透镜的焦距f=10cm, A.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是不成像的,故甲数据是错误的。 B.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故乙组数据正确。 C.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丙组数据正确。 D.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丁组数据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国家推广使用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至少需要消耗_____m3的天然气才能将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20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c水=4.2×103 J/(kg•℃),q天然气=3.2×107 J/m3].

化学 内 0.21 【解析】【解析】 (1)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则将质量为20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20kg×=6.72×106J; 由题意可知Q放=Q吸=6.72×106J, 由Q放=Vq可得,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_____,利用橡皮擦将纸上的字擦掉之后,橡皮擦的质量_____,密度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变小 不变 【解析】“世纪宝鼎”从中国运到联合国,只是改变了物体的位置,而质量是不会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利用橡皮擦将纸上的字擦掉之后,质量减小;质量减小,体积相应减小,橡皮擦这种物质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邮票正立、放大的__(选填“实”或“虚”)像.此时,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要使像再变大一些,则应将放大镜适当___(选填“提高”或“降低”)一些.

虚 提高 【解析】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故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若想使得像变大,应该保持物体和眼睛不变,让凸透镜远离物体,即应将放大镜适当提高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题文)(2017•广州卷)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透镜成的是虚像

C. 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像分析,蜡烛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V>2f,即20cm﹥2f, f>10cm。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 倒立、放大的像 B. 倒立、缩小的像

C. 正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缩小的像

A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当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距凸透镜即像距v>2f,故应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某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A 【解析】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f<25cm<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不同.

振动 音色 【解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②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虽然他们的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以下两幅是课本中小实验的插图,图甲中,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_____;在乙图所示的实验中想要看见蜡烛的火焰必须_____.

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烛焰、三小孔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1)图甲探究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图中蜡烛通过小孔成像,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想要看见蜡烛的火焰,应使烛焰、三个小孔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