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10Ω,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答案】16V;(220Ω

【解析】试题(1)当变阻器滑片 P 移动到 a 端时,仅电阻R1 =" 10" Ω接入电路,电流为I1=" 0.6" AU=I1R1 =0.6A10Ω =6V2 P b R2 R1R2串联,通过电路中的电流I=0.2A,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R=4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UR/I=4V/0.2A=20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高尔夫球以二百公里的时速水平撞击钢板,图为球撞击过程中的三个状态,其中甲是刚要撞击的时刻,乙是球的形变最大的时刻,丙是刚撞击完的时刻,已知撞击时间非常短,若忽略球的机械能损失,则(

A. 球在甲、丙两个时刻的动能相等

B. 球在甲时刻的动能较丙时刻的大

C. 球在甲时刻的动能较丙时刻的小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球在甲、丙两个时刻的动能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用0.5h匀速行驶了36km,消耗汽油3 kg。若已知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即牵引力的功率)23 kW,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5 t,车轮与地的接触总面积是0.5m2,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g=10 N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汽车对路面的压力等于l.5×104 N,该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2.3×104J

B. 该汽车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0ms,车对地的压强是30 Pa

C. 该汽车的牵引力是1.5×104 N ,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38×108 J

D. 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30%,该汽车的牵引力是1.15×103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了2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阻值为10Ω、20Ω和4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将实物图(图乙)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_________

(2)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第一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A。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V不变。

(4)由表中数据可能: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选填“配比”或“反比”)。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_______(选填“A”或“B”).

A.“50Ω 0.5A” B.“10Ω 1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 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边液体的密度

B.右边液体的密度

C.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D.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不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电流表刻度盘上除零刻度和最大刻度“3A”能辨认外,其他刻度都已模糊不清,只知道指针从零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转过的角度是120°.现将一只电阻R1与这只电流表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电源电压恒定),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是96°;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只R2=3Ω的电阻,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是64°.则R1的阻值是( )

A.2Ω B.4.5Ω C.6Ω D.1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某实验小组连好如图所示的电路时,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不亮,急忙向老师求援.老师走过来,将L1轻轻扭动,L1 亮起来了,L2还是不亮.老师微笑着问:“这说明L1处发生了什么故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接触不良.”“那么L2为什么还不亮呢?”同学们又傻眼了…如果 L2处有故障,是什么故障呢?你认为L2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梦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尺的杠杆、细线、若干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将杠杆从其中点支起,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右/左)移动,或者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右/左)移动。

3)如图乙,在杠杆左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拉。通过移动钩码或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仍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4)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5)此实验存在的问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