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4?青岛)【何时更粘】
初春的早晨,晓丽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晓丽发现蜂蜜向下流动得比较缓慢,不像流水那样.“咦!淌得这么慢!”售货员笑着说:“我的蜂蜜质量好,太粘了!”晓丽心想:“对了,蜂蜜比水的粘性大.看来,不同的液体粘性的大小不同.可是…为什么在家里倒蜂蜜时好像不是这么粘呢?难道真是如同售货员所说的质量好吗?以前也是在这里买的呀!”
晓丽带着疑惑,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想到这样的问题:是否有什么因素使得蜂蜜的粘性有时大有时小呢?也就是说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晓丽百思不得其解.她突然想到:蜂蜜由于粘性能粘住东西,这和磁铁能吸住小铁钉的现象有些相似.而在做火烧磁铁的实验时发现温度越高,磁性越弱.那么,液体的粘性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关系呢?
晓丽根据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说:物质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
也就是说,如果让同一种液体从相同的斜面流下,温度低时需要的时间长,温度高时需要的时间短.
想到自己的假说,晓丽兴奋起来,赶回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让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晓丽顺利完成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又用其它几种物质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
晓丽象科学家那样得出了结论.
请你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有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
越小
越小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的
B
B
图象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粘性大小
粘性大小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流淌时间
流淌时间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经历的探究思维程序是: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类比
类比
猜想
猜想
推断
推断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5)请你解释粘滞计的工作原理:将被测液体注入后,释放砝码.在重力的作用下砝码向下运动,通过滑轮和绳子对圆柱体施加一个力,使圆柱体转动.注入不同的液体,圆柱体转动的速度不同,根据速度的不同就可以比较出液体
粘性
粘性
的大小.当将同一种液体加热后注入,会发现圆柱体转动的速度将变


(6)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上述结论的有关实例,如:
冬天花生油很难从瓶子里倒出来
冬天花生油很难从瓶子里倒出来
分析:(1)通过记录结果分析出正确的结论;
(2)通过观察物体温度和粘性的关系图象选择正确选项;
(3)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4)根据科学探究的思维顺序进行解答;
(5)结合此实验探究的结论进行解释;
(6)列举生活中与此实验现象相关的实例.
解答:解:(1)由记录的数据可以观察出蜂蜜温度越高,流淌时间越短,即物体温度越升高,它的粘性越小;
(2)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变小,所以符合的图象是B;
(3)这里运用了转换法,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的大小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
(4)此探究过程中思维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类比、猜想、推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5)这里把液体粘性的大小转换成圆柱体的转速,当液体温度升高后,粘性变小,转速变快;
(6)生活中的实例是:冬天花生油很难从瓶子里倒出来;
故答案是:(1)越小;(2)故选B;(3)粘性大小,流淌时间;(4)提出问题、类比、猜想、推断;(5)粘性,快;(6)冬天花生油很难从瓶子里倒出来.
点评:此题是实验探究全过程的考查,以及实验结论的具体运用等,属于一道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