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温度为20℃) 进行综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为0.6m的绝缘轻质杠杆ab悬挂在高处,可绕O点转动。点O距杠杆b0.2m.杠杆a端的轻质丝线悬挂一体积为2×103m3的实心合金块B,B浸没在烧杯内的液体中。已知该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显著。其在温度为20℃时的密度为1.0×103kg/m3.当杠杆b端用轻质金属丝悬吊一质量为2kg的铜柱时,杠杆正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铜柱下的金属探针(重力不计) 正好伸到水银槽的水银面上并且刚好和水银接触。右方电路中,小灯泡发光,导线C和金属丝良好接触但对金属丝和杠杆都不产生力的作用。导线A始终和槽中水银良好接触。已知小灯泡规格为“3V 0.06W”,电源电压为3V.铜柱、探针、水银的电阻均不计。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

(1)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量程为0~15mA的电流表,为保证电路安全。定值电阻R的最小阻值是多少___

(2)合金块B的密度是多少_______

(3)除烧杯内的液体外,装置中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忽略不计。若实验室温度骤然升高,小灯泡将_____ (选填继续发光熄灭”)。

【答案】 50Ω 1.5×103kg/m3 熄灭

【解析】分析:(1)根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根据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和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R的最小阻值;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拉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大小,根据拉力和浮力求出B的重力;根据求出B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B的密度;

(3)实验室温度骤然升高,液体的密度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定B受到的浮力的变化以及B的运动情况,从而判断电路的通断和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解答:(1)根据 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为:;由图和题意可知,此时滑片处于最左端,灯、电阻R串联,电路的总电流不能超过15mA,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可得:变形可得带入数据得:,解得:R≥50Ω,即定值电阻的最小阻值为50Ω;

(2)由题知,轻质杠杆ab长为0.6m,点O距杠杆b0.2m,设合金块Ba端的拉力为F,因杠杆正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则拉力的大小为:;合金块B浸没在液体中,其受到的浮力为:;B受向上的拉力和浮力以及向下的重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B的重力为:;则B的质量为:B的密度为:

(3)实验室温度骤然升高,烧杯中的液体体积变大,根据可知液体的密度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B受到的浮力变小,则B受到的合力向下,所以B会下沉,则杠杆b端会上升,使右侧电路断开,小灯泡熄灭。

答:(1)定值电阻R的最小阻值是50Ω;

(2)合金块B的密度是1.5×103kg/m3

(3)熄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超高压水切割又称水刀,它是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对切割表面产生108~109Pa的压强.工业上常用来切割大理石、钢板等坚硬物体.下表是某高压水切割机的技术参数:(1Mpa=106Pa)求:

型号

电源

压强p(MPa)

喷嘴横截面

S(m2

流量

Q(m3/s)

2230

交流

300

5×108

4.5×105

(1)若不考虑水从喷嘴喷出后横截面积的变化,求高压水流对切割面的压力大小.

(2)求高压水从喷嘴喷出时的速度v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学生做分组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室温度为30℃.室内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它有沸腾和_____两种形式。

(2)取与室温相同的水进行实验,A组学生发现:经过6分钟,水的温度从初始温度升高到100℃;继续加热6分钟,烧杯内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请你在坐标纸上画出本实验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一个动滑轮在5s内将一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3m,竖直向上的拉力为150N,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滑轮的重力为120N B. 拉力做的功为450J

C. 拉力的功率为180W D.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将密度为ρ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ρ大于ρ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小球A的质量为32g B. 小球B的质量为8g

C. ρ1ρ2之比为2:3 D. ρ1ρ2之比为24: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选用了物块甲和乙(甲和乙的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析比较实验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N;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④⑤,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

(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 ,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

(5)分析比较实验 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6)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7)在进行实验⑥⑦过程中,也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保持了 不变,

进行探究、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cm;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

B.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 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 9.20中末位的“0”是有意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从 A 点、乙从 B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 们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a)、(b)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 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1.5

C. 甲到达 B 点时,乙离 A 0.9

D. 乙到达 A 点时,甲离 B 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