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甲,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_____点.图乙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近视/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凹/凸)透镜.如图丙所示,志刚同学透过装水的杯子观察铅笔.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志刚同学看到的是铅笔的_____(实/虚)像,若将铅笔继续_____(靠近/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

N 近视 凹 实 靠近 【解析】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由图b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因为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他是近视眼,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装满水后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八章 电功率 单元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L1、L2上分别标有“6 V 4 W”、“6 V 3 W”的字样,当开关S闭合时,灯L1、L2都能发光,则甲、乙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是______,L1、L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7 3∶4 【解析】(1)根据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 所以R1:R2=9Ω:12Ω=3:4; 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甲测L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乙测电源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所以. (2)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泡串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由P=I2R可得, L1、L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P1:P2=I2R1:I2R2=R1: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阳山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3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________ 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的“倒影”相距 ________ m。

12 23 【解析】因为彩灯距水面12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2m; 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12m﹣0.5m=11.5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1.5m+11.5m=2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1)100千米每小时;(2)600米. 【解析】【解析】 (1)由题可知,甲乙两地的距离是s=900km,火车行驶时间t=16:30-7:30=9h, 所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设火车的长度为L,已知火车的行驶速度v=144km/h=40m/s, 则火车全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距离为s=400m+L=vt=40m/s×25s=1000m 火车长度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作图题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MN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先作出物体MN的端点M、N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M′、N′,连接M′点和N′点,即为物体MN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解析】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如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这是因为液态丁烷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0.2h B. 0.7h C. 1h D. 1.5 h

B 【解析】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0.5m左右,学校到家的距离约s=5000×0.5m=2500m,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v=1.2m/s左右;因为v=,所以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约t==≈2000s=0.56h.故B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甘肃省白银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

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C,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大小 A 不变 不能 【解析】(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要观察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应在A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4)光屏能接收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测出煤油和水的初温,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温度/℃

煤油

20

25

29

34

38

20

22

24

26

28

(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相同.

(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由此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吸收热量 煤油 水 水 【解析】(1)用相同的酒精灯对水与煤油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水与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可以用加热时间反应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煤油在0﹣2分钟内,温度升高5℃,水在0﹣2分钟内,温度升高2℃,由此可以看出,升温较快的是煤油;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如果升高4℃,需要4分钟,而煤油仅需2分钟,说明水利用的时间多,也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