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1)100千米每小时;(2)600米. 【解析】【解析】 (1)由题可知,甲乙两地的距离是s=900km,火车行驶时间t=16:30-7:30=9h, 所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设火车的长度为L,已知火车的行驶速度v=144km/h=40m/s, 则火车全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距离为s=400m+L=vt=40m/s×25s=1000m 火车长度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下第九单元《压强》 第一节 压强 题型:填空题

用刀切菜时,刀钝了切不动,这时可以使劲切,这是利用_____的方法来_____;或者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就容易切了,这是利用_____的方法来_____.

增大压力 增大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 【解析】刀钝了切不动菜,这时可以使劲切,这是利用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大小来增大压强的;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这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达标检测卷 题型:单选题

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  )

A. 质量 B. 体积 C. 长度 D. 密度

D 【解析】试题分析: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铅笔芯用去一半后,质量会减小一半;故A错误; 体积表示物体所占据的空间,铅笔芯用去一半后,体积会减小一半;故B错误;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其长度也减小一半;故C错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质量无关;铅笔芯用去一半后,密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阳山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乐音具有 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 ,人们能把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解析】 乐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音调,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响度,人们能把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阳山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D 【解析】 试题分析:(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 A、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作图题

请完成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1)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由此反向延长,可作出入射光线。 光路图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甲,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_____点.图乙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近视/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凹/凸)透镜.如图丙所示,志刚同学透过装水的杯子观察铅笔.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志刚同学看到的是铅笔的_____(实/虚)像,若将铅笔继续_____(靠近/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

N 近视 凹 实 靠近 【解析】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由图b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因为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他是近视眼,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装满水后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作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④旅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 成实像的是③④

B. 成虚像的是①④

C.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

D.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是①②③

C 【解析】①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④旅游时的“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 综上分析成实像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一、二章 单元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

D.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BC 【解析】小车由静止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 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答案为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