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5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1)(2分)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

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学生只要说出一种即可)

(2)(4分)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的探究
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间里看书,突然,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熄灭了,电灯为什么会熄灭呢?
根据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引起电灯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整个小区停电了;可能是自己家的保险丝烧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究竟是那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需要寻找有关的证据,小明首先打开自己的窗户观察外面的情况,发现邻居家里的灯仍然亮着,路灯也亮着,于是他判断小区没有停电,问题出在自己家里.
他走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开关,电灯亮了,于是断定家里的保险丝没有熔断,问题可能就出在灯泡上.他拿了一只手电筒,爬上椅子取下灯泡,发现灯丝已经断了,原因终于找到了.他给电灯换了一只新的灯泡,再打开开关时,电灯亮了.
事后,小明还在思考,这个灯头原来好好的,也没有人动过它,为什么灯丝会断呢?
问题:
(1)刚开始小明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小明提出了哪几种假设?
(3)小明收集了哪些检验假设的证据?
(4)小明最后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5)小明后来又提出了什么新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成人每天必须摄入2500ml以上的水;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一公顷蔬菜约需水375-525t,一公顷小麦约需水600-750t,一公顷棉花约需水525-750t.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农业灌溉设备、技术落后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使大量水资源浪费.2000年,我国北方发生在不少地方的缺水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因缺水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农作物严重减产,工厂停产,大街上排起买水的长龙.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为此,我国于1989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等法律.
(1)读完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
水资源宝贵,要节约用水
水资源宝贵,要节约用水

(2)你家所在地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
浪费严重
浪费严重
;②
节水意识淡薄
节水意识淡薄

(3)“从我做起”,请提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①
随手关水龙头
随手关水龙头
;②
使用节水用具
使用节水用具
;③
生活用水尽可能重复使用等
生活用水尽可能重复使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黄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防止热胀冷缩造成破坏,铁轨之间总要留点间隙;水泥马路上每隔一段也要留点间隙;高压输电线通常
不会
不会
 (填“会”或“不会”)拉得很紧.小明还注意到铁轨间的间隙和水泥马路上的间隙大小不等,提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想: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1)请你提出不同的猜想: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可能与
物体的温度
物体的温度
有关.
(2)小明利用量筒、水、酒精(凝固点-117℃)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方案如下:
A.在烧杯中装人200g的水;
B.在相同的烧杯中装入200g的酒精;
C.将盛水和酒精的烧杯同时放人冰箱的冷冻室(约-10℃)中,足够时间后,分别比较水和酒精的体积;
D.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3)请你对以上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作出评估:
实验中200g的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冷冻后比较它们的体积,不科学
实验中200g的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冷冻后比较它们的体积,不科学
.(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要,科学家们设想在空间建立太阳能电站来利用太阳能、这种空间太阳能电站建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在太阳能收集板上铺设太阳能电池,通过它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再通过天线将电能以微波的形式发送至地面接收站、已知太阳能收集板长10km、宽5km,太阳光在它的表面处每平方米的功率为1.4×103W,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为10%,微波的频率为2.5×109Hz,空间太阳能电站向地面的输电效率可达80%,
(1)太阳发出的具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氢原子核发生的
核聚变
核聚变
(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
(2)太阳能电站相对于地面接收站是
静止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工作时,地面接收站的接收功率是
5.6×10 9
5.6×10 9
W.
(3)试计算在输电过程中所使用的微波的波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电灯为什么会发光?
导体中的电流看不见、听不着,怎样才能知道导体中有没有电流呢?原来,导体有电流时,会发生一些特殊的现象,我们把导体中有电流的时候产生的电流特有的现象,叫做电流的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时,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家庭电路里的白炽电灯有电流时发光、发热,过一会儿,用手去摸时会很烫手,就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的原因.
如图所示就是灯泡的结构.灯泡的灯丝一般是用熔点很高的钨丝做成的.我们知道,金属导电靠的是金属导体中的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金屑导体中有电流时,带负电的电子定向移动而做功,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等.当灯丝的温度很高时,像白炽灯,就会发出白光.电炉子、电烙铁、电烤箱都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另外电流还有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1)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是
能转化为
能,这种现象叫
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
?
(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由
电源的正极
电源的正极
流过
小灯泡
小灯泡
,到达
电源的负极
电源的负极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相反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