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请同学们回忆光学课堂上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完成填空:

(1)图A学生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将纸板B向后折,
不能
不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若在实验中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误认为反射角
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误认为反射角

(2)图B学生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3)图C学生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①装置中明显错误的是
光屏的位置太高了
光屏的位置太高了

②纠正错误后,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靠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③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没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确定像的位置并测量像距
没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确定像的位置并测量像距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由表中数据可知,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等大即可.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3)①要注意器材的调节,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③知道确定像的位置.在实验中要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解答: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但不能达到正确结果,可能测量的角度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体等大,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不变.
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 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3)①为了使物体成像在光屏上,首先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而图示的情景中,光屏中心与烛焰凸透镜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并且相差很大,这样使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②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应减小,因此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③像的位置应该是像最清晰的位置.各小组的像距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小组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
 故答案为(1)不能、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误认为反射角.
(2)不变、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3)①光屏的位置太高了;②靠近;③没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确定像的位置并测量像距.
点评:(1)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上课时特别要强调的是: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小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摆放器材时不仅要注意顺序,同时要注意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同时考查了像距的测量要求,一定要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的时候进行测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请同学们回忆光学课堂上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完成填空:

(1)图A学生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将纸板B向后折,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若在实验中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2)图B学生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
(3)图C学生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①装置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
②纠正错误后,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③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上冈实验初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请同学们回忆光学课堂上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完成填空:

(1)图A学生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将纸板B向后折,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若在实验中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2)图B学生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3)图C学生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①装置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
②纠正错误后,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③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