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

(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 m/s。

(1)v=s/t 刻度尺, 钟表 (2)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 (3)大 变速 (4)0.3 【解析】 试题分析:(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为了估测一个铭牌缺失的家用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将壶中装入lkg 25℃的自来水.按下开关后3min水被烧开.则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水的比热容为4.2×l03J/(kg•℃)( )

A.3Ω B.30Ω C.300Ω D.3000Ω

B 【解析】 试题分析:电热水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kg×=3.15×105J,根据题意可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消耗电能W=Q,根据公式W=U2t/R可得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电阻:R=U2t/W=[(220V)2/3.15×105J]×3×60s≈27.7Ω,只有B选项与其电阻大小比较接近,故B正确;故应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f乙>f丙>f甲 【解析】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 所以,f乙>f丙>f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距透镜8 cm时,成正立的像

B. 当物体距透镜16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故C正确;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D 【解析】试题分析: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9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 则u>2f,即39cm>2f,解得f<19.5cm,则选项ABC都符合,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故应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简答题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凝华放热,熔化吸热 【解析】试题分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水蒸气只有遇到0℃以下低温的环境才凝华,所以下霜之前,气温较低,故“霜前冷”;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气温的降低,使人觉得寒冷,故“雪后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

液体 信息 【解析】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这表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液体;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2017-2018学年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实验(如图),要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__________调整。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小明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3)通过实验,小明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

实验

序号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实虚

大小

正倒

1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v<2f

2

f<u<2f

实像

放大

倒立

v>2f

3

u<f

虚像

放大

倒立

(4)小明又做了一次实验,首先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下 C 1、2 远离 【解析】(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烛焰位置偏上,所以应将蜡烛向下调整;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烛焰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此时应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3)由表格中数据知,1、2两组成像的性质与物距、像距是对应的,而第3组,物距小于焦距时,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不成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

A. ae B. ad C. bc D. bd

C 【解析】试题分析: 如图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全身,因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故甲看到乙的全身时,乙的头和脚的光线均要进入甲的眼睛,反之,甲的头和脚的光线均要进入乙的眼睛,作图如图;图中墙上公共部分即为最小窗口的位置,故答案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