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0、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物体浸入水的体积
有关.
(2)分析图
ADE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
2.4
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一块橡皮泥,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请你也参与进来.
步骤:
①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块橡皮泥的重为G;
②把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浸没于水中,读出此时的示数为G1
将橡皮泥改变形状后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浸没于水中,读出此时的示数为F2

结论:若
G-F1=G-F2
,则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分析:B、C、D、E与A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的真正原因是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比A示数小了多少,浮力值即为多少.
解答:解:(1)BCD比较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与A比较示数减小值不同,可见浮力不同.
故答案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2)DE都浸没水或煤油中,但弹簧测力计示数与A比较减小值不同,所以没入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密度不同浮力不同.
故选ADE.
(3)物体完全浸没煤油中所受的浮力等于与A比较弹簧测力计的减小值,为10N-7.6N=2.4N.
故答案为:2.4.
(4)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的关系,可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比较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故答案为:③把橡皮泥改变形变后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浸没于水中,读出此时的示数为F2;G-F1=G-F2或直接写F1=F2也对.
点评:浮力大小的探究在初中物理中要求较高,像这种利用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探究浮力大小的题属基础题目,搞懂原理做到百分之百准确率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明家的工艺品:
小明的妈妈最近买了一个工艺品,看上去像是纯金制作的.
(1)小明妈妈想知道这个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你认为可以测出工艺品的
 
这个物理量,从而进行鉴别.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工艺品的密度,请你将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排列起来(只填序号):
 

a、将工艺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工艺品和水的总体积V1
b、用天平称出工艺品的质量m.
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2
d、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ρ.
(3)实验中,小明测量工艺品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的质量以及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为
 
克;测体积时,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二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_厘米3.则工艺品的密度为
 
千克/米3.小明收集了几种金属的密度如下表所示,那么妈妈的工艺品是由
 
制成的.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举1例).
精英家教网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4)如果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天平测量另一件工艺品的质量时误把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把工艺品放在右盘,若他读出左盘中砝码总质量为85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为1g,则此工艺品的实际质量为
 
g,所受的重力为
 
N,请你在如图三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上标明指针所在的位置.
精英家教网
(5)如果在测量工艺品的密度时,没有天平和量筒,但有弹簧测力计、一只烧杯和足量的水,你能想办法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吗?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石景山区二模)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是否有关.首先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物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物块的细绳保持水平)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8N;接着在物块上面放一个金属块,仍然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使物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3.8
3.8
N.你根据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济宁)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的机械效率,当弹簧测力计竖直上拉,匀速提升一个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正好等于钩码的重,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50%
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是否有关.首先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物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物块的细绳保持水平)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8N;接着在物块上面放一个金属块,仍然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使物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你根据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